同学录_作者:书海沧生(256)

2018-10-10 书海沧生

  阮宁把编好的草环递给了孙阿姨,摇晃着手和她再见,继而拉着俞迟的手,说:“你带我回家,这里不好玩。”

  她感觉如此敏锐,四周全是穿着条纹衣裳的男女老少,眼神空荡荡的,让人看着害怕。

  俞迟挑挑眉,说:“你喊我爸爸,我带你回家,小黄鼠狼。”

  “你爸爸!”阮宁哇哇哭,捶得俞迟嗷嗷叫。

  孙问姨问:“女婿女婿你姓啥?阮宁以前报喜时说过,我好像忘了。”

  俞迟说:“我啊,我也姓俞。”

  俞迟在火车站小报摊买了一个台历,孙阿姨给阮宁开了药,叮嘱俞迟看看她按时吃药,另有一点,如果过些日子还无好转,恐怕还是要住院。

  孙阿姨送他们离去时,颇有些遗憾地开口:“如果有人照顾着她,陪着她一段日子,想必她好得快点,从前生病是敬山陪着她,敬山去了之后是我,她住院后情绪并不太好,我们就把她接了出来。可是你还年轻,又在部队,怕是……”

  她知道要求一个如此年轻的侦察团团长放弃事业,去照顾自己生病的妻子颇不近情理。毕竟结婚也就两年,哪有多深厚的感情耐得住那些颠沛流离的伤痕。

  她戴着阮宁送她的草环,目送阮宁离去。第一次送阮宁离去时,她还是个孩子,球鞋的白帮上都是擦痕,她爸爸带着她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找到了她。那时的自己正在准备升职考,手下还有十几个病号,几乎焦头烂额,很委婉地拒绝了老同学敬山,引他去拜访另一位学界的专家。

  那时的阮宁刚恢复一点神志,并不像生病的样子,敬山远远地喊一声“小栓跟上”,她就清楚地应一声,大步地低着头,踢着那双伤痕累累的鞋,默不作声地走着。

  她颇不忍心,也轻轻地在远处唤了一声“小栓”,那个孩子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迅速地转身,局促地鞠躬,含糊地喊着“阿姨再见”,她双脚并着,显得过度的卑用和病态,像是被暴雨打压很久的小草,摇摇晃晃的,可是,就是不想死。

  无论如何,还不想死。

  只有做过很多年医生,才看得懂。那双眼睛,她在向她求救。

  满眼的山海般的呐喊和痛苦,被内里的铁壁和恶魔压制,只能化为无声。

  从那时起,无论多么艰难,她都再未放弃过这个孩子。

  俞迟看出孙医生对阮宁的怜惜和犹豫,他再一次捏着阮宁的腮帮,微微笑道:“叫我爸爸。”

  他给了她这样的的承诺。

  孙医生读着读着就懂了。

  他会像她爸爸一样照顾她,除非他同她爸爸一样,永永远远地死了。他向部队请了长假,并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上写了封申请书,为了不敢误军区的发展和手下战士的进步,方便照顾生病的家人,他申请调离现岗或者……退伍。

  俞迟拧上钢笔的时候,阮宁在下铺蜷成一个球,睡得正香。

  婚前九十八斤,生孩子之前一百二十八斤,坐完月子一百一十五斤,现在孩子一岁多,只剩下一百斤。

  这是俞迟对阮宁最挑剔的地方。无论怎么喂,都吃不胖,走出去的每一个飘浮的脚印都彰显了丈夫的无能。

  对,还有长头发,抱着一直扎他脸,这点也不满意。

  俞迟深深思考了一下阮宁这个人,觉得需要改造的地方还有很多。她蹬开被,抓了抓耳朵,他又觉得不改造也勉强过得去。

  这姑娘兴许是很困了,睡得口水鼻涕泡满天飞,他就坐在床头蜷着腿,一边吸溜泡面一边默默地看着那张沾了鼻屎的脸。

  旁边一东北大爷,好奇地探了一一眼:“嘿,小伙子你瞅啥?如痴如醉这么好看。”

  俞迟被麻辣牛肉面的汤呛得要死,拿着纸巾抵住嘴,阮宁咂吧嘴,被他吓醒了。她说:“假爸爸,你脸红了。”

  俞迟红着脸很高傲地吐出仨字儿:“就你能!”

  院宁笑嘻嘻的,说:“你给我扎辫子,我想要鱼骨辫,还有糖果群了。”

  俞迟蹙眉,说:“你等我三分钟。”修长的手敲开用了很久的按键有些不大好使的原始智能手机,问百度、问谷歌、问搜狐。

  阮宁看着小窗格外飞速而过的绿皮火车,想了想,用手抓在远方的火车头上,笑了:“我是哥斯拉。”

  俞迟眉毛皱了好会儿,又皱着眉把阮宁拽到了怀里,对着教程比画,指腹贴着碎发,一点点地编着辫子,阮宁撇嘴:“揪得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