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顾盼生辉_作者:意元宝(747)

  人皆求生,那样做的人没什么不对。但于天下而言,不能直言,有问题不敢提,有委屈不敢诉。人呐,能忍得一时,如何能忍一世?

  强秦何强,却因太强,不纳谏言,而令百姓胆寒,当百姓无法承受了,一起起来反抗的时候,纵然昔日灭了六国的大秦军队,依然无法阻挡大秦的覆灭。

  故,今魏王以铜雀台为始,开天下之言路,天下之人,天下之士,只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是啊,在来见崔琰之前,曹盼已经取得了曹操同意,广开言路。借崔琰更好的收天下士子的心,曹盼取得了曹操的保证,无论他们说什么,曹操都不能将他们下狱,曹操点头同意了。

  崔琰的文章他也看了,不得不说确实写得很好,虽然在其中他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好,但是只要结果是好的就好。

  随着崔琰此文一出,以己为榜样,他在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果然还是安然无恙的做着他的官,似乎之前他下狱的事并不曾发生。

  这样一来,也就有胆大的人开始对朝廷诸事发表意见了,各种各样的意见从铜雀台传出,当然也传到了曹操与曹盼的耳中。

  所有人在铜雀台上说的话都有专人记录,随后一致送到曹操的手中,曹操翻看了几天,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你这广开言路还是有些用处的。”曹操这般的评价。

  曹盼道:“若是没有用处,那还开来作甚。言路啊,纳天下之谏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知天下事,不知天下人所求,如何对针下药?拔除病根?”

  “你那作坊里的墨家人,被旁人抢走了不少。”曹操翻着现场记录的册子说了一句。

  曹盼道:“能抢得走的证明不该我得。”

  一眼瞥了曹盼,曹操道:“我的大寿,你准备了什么礼物?”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卖了个关子。

  六十一岁的生辰,到了曹操现在这个份上了,功成名就,除了没能一统天下,他得到的已经够多。

  这是他称王的第一个生辰,朝中上下都说要大办,礼部早就操办了起来。但对于现在曹操来说,生辰的过去只是提醒着他在一天天的老去,依他的本意,他是不愿意办的。

  然而曹盼早先就给他说了,他的大寿,她给准备了好几份大礼,保证曹操见了一定会高高兴兴的。

  曹盼从来都是说到做到的人,她既然说了她准备的礼物能让他高兴,仅为了看到曹盼的寿礼,曹操也开始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不过在曹操的大寿到来之前,铜雀台爆出了一件大事。

  因开言路,道破了皆可畅所欲言,自然也有专门找刺的。

  这一日,一人上台来直问,“曹盼虽为魏王之女,以女郎之身出任尚书令一职,诸位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此人与曹盼也算是有一骂之缘了。阮瑀,那早先因崔今欲承爵连曹操都骂了的主儿,这一回他又来了。

  这一天,曹盼早就等着了,广开言路,这样好的机会,虎视眈眈要拉她下马的人怎么会放过。

  倒是郭夫人甚至是蔡琰都寻到了曹盼的府上,问曹盼要一个章程。

  曹盼幽幽地道:“既是广开言路,阮瑀能说,我们就不能说了?”

  郭夫人反应极快,“你莫不是让我们上去与他们论吧?”

  “师母和夫人是最好的人选。”曹盼笑盈盈地说着,“这件事就烦劳两位了。”

  这意思,竟然是让她们两个上去打嘴仗?

  “你的意思是只让我们两个上去?”郭夫人听出曹盼的言外之意,带着几分不确定地问。

  曹盼道:“应该是只让女郎上去,让男人帮我们吵赢了,这功劳还算是我们的?”

  得,郭夫人算是明白了,曹盼是早等着这一天了。

  “因此事关系于我,我不便出面,我这尚书令能不能继续当下去,那就要看你两位了。”这样的重担压在她们的身上,郭夫人一眼瞥了曹盼,曹盼笑眯眯的,分外好说话的模样。

  偏偏郭夫人只有一种被人算计的感觉,但这样的算计,郭夫人又不得不心服,暗叹曹盼之远见。

  “女部这些年也得不了人,就让她们都跟着师娘和夫人上台吧。总要让她们开开眼界,才不至于成了井底之蛙。”

  郭夫人想到自己原本打的主意,这样的机会万万不能放过,故而郭夫人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