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顾盼生辉_作者:意元宝(796)

  “尚书令的大恩,我们永世不忘。”辛冉再次与曹盼施礼,曹盼道:“我与呼厨泉单于多年的交情,若非腾不出手,必往匈奴为其手刃仇人。”

  “多谢尚书令。”辛冉再次地与曹盼道谢,曹盼即往一边的案上去,挥笔洒如的写下了一封密令,盖上她的印鉴,再以封蜡,曹盼交到辛冉的手里。“王子手执此信前往并州,自然会有人给你备齐一万兵马以供王子差遣。不过,各人领兵各不相同,王子最好带上我的将,否则我只怕你调不动我的兵。”

  好心好意的一句提醒,辛冉还是能听得进去的,与曹盼作一揖道:“尚书令所言,辛冉记下了,你的大恩大德,辛冉这辈子愿为尚书令所驱使以报你的恩德。”

  如此表明臣服的态度曹盼一眼看向了周不疑,周不疑的眼中也流露出了疑惑。

  辛冉已经解释道:“我们匈奴没有中原那么多繁文缛节,我只知道,如今的大魏,除了魏王就只有尚书令值得辛冉敬佩。”

  不能说辛冉说得不对,曹盼道:“辛冉王子,希望你能为父报仇,平定匈奴。”

  “阿盼,等我跟阿兄给我父汗报了仇,我能不能来找你?我想跟你学些真本事,我想跟你一样。”父亲被杀于丹阳的冲击甚大,丹阳看着曹盼,她想要成为像曹盼一样的人。

  丹阳的想法是与曹盼不谋而合,曹盼点头道:“好!”

  得了曹盼的答应,丹阳显得很高兴,辛冉拿着曹盼给的书信,“等我再来,必还尚书令的大恩。”

  辛冉与丹阳与曹盼告别,他们等得太久了,若不是这大魏连连告急,曹盼又病重休养,他们早就已经来找曹盼了。

  比起曹操来,辛冉本能的就觉得曹盼会更愿意帮助他们。细想北方各郡皆是曹盼在掌,由她出兵相助会比曹操更容易。

  结果总是没有让辛冉失望,曹盼果真借了他兵马。

  “阿兄!”出了门,辛冉回过头看向曹盼的府邸,丹阳唤了一声。

  “丹阳,汉人总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我们要一辈子记得尚书令的大恩大德。”辛冉这般教导了妹妹,丹阳点头道:“好!”

  曹盼答应借兵辛冉的消息随着辛冉兄妹快马加鞭地离开邺城,只派了长辈入宫与曹操告辞为曹操所知。

  曹操对此不置可否,既然他已经决定了把事情交给曹盼去办,他既是信任曹盼的能力,也觉得曹盼不需要他在一旁指手划脚。

  随后,曹盼只带上了墨瑶即南下,第一站到的是襄阳,见到了襄阳的太郡吕常。

  虽然襄阳曾被关羽攻下了,但攻下的襄阳却是一个空城,吕常已经先一步地将城清空,关羽进了襄阳看到的却是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城池。

  随后孙权出兵,樊城之困得解,关羽也迅速从襄阳撤兵,吕常又带着官民回了襄阳。

  收到曹操下令曹盼赶赴前线,各州郡军政大事皆由曹盼掌管,作为第一站的吕常当然是亲率郡中的官吏前来迎接。

  曹盼一行简陋,策马驶行,落于襄阳城前,见到风骨极佳的吕常,曹盼立刻翻身下马,见过吕常。

  “吕太守。”曹盼作一揖,吕常也连忙还一揖,“尚书令。”

  “襄阳百姓无忧,将士安然,多得吕太守。”一句话就肯定了吕常的能力,吕常再作一揖道:“下官尽为官之本份罢了,当不得尚书令如此夸奖。”

  曹盼道:“能让举城百姓随太守离城,这般本事,盼自问不能,故吕太守如此深得民心,盼引以为榜样。”

  吕常听着曹盼的推崇,不禁拿眼看向了曹盼,曹盼之名,天下人无所不知,吕常虽然与曹盼不过初见,但曹盼的上庸郡,汉中,甚至是她所执掌之州郡,自那而来的百姓,是把那片道成了乐土。还有今岁推广的一季两收的稻种,那是货真假实的,终于是让天下百姓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了。

  “眼下前线如何?”曹盼并不打算继续与吕常奉承,她已经两天没有收到前线的消息了,怕是与传信的人岔开了,故曹盼问起吕常来。

  “刘备陈军于贵阳未动,孙权亦然。”战事并没有新的变化,三方对峙,却没有任何一方擅动。

  因为谁都不确定一动会不会受到两方的夹击。

  曹盼道:“不动,也就是说他们都在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