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门_作者:糖拌饭(334)

2018-10-10 糖拌饭

  “哟,这真是喂不熟的东西,平日里白吃多少虞记的糕点,没见说一句虞景明的好话,如今要买桂花糕了,贵了一点就把虞景明骂了个狗血淋头。”麻婶撇撇嘴。

  新鲜的糕点一般是有保质期的,虞记这边,一但糕点快到保质期了,就随便弄个福利价,甚至于白送给永福门的住户吃,一些永福门的住户平日里从不买虞记糕点,就专等着最后去领这种糕点,麻油婆就是这样的。

  “哟,麻油婆平日里可从不买糕点的,反正有不花钱的糕点吃,怎么今天倒是铁公鸡拔毛了?怎么想起要卖桂花糕了。”翠婶一边嘀咕了句,一边给客人找钱。永福门对面同荣里的汪太太正好过来买羊肚汤。

  “我晓得呀,听说是给邓六提亲呢。”平五的大嫂凤英端了一碗菜粥,边吃边插嘴。

  “邓六今年二十六了吧?嘿,早该成亲了,只不过他那样的,哪家的姑娘能看中?”凤英这话引的众人一阵好奇,桂花嫂也不急着回后街了,斜靠在翠婶的茶档边打听起邓家的八卦来。

  “听说是南街豆腐佬家的大闺女。”凤英又道。

  “南街豆腐佬家的大闺女不是早成亲了嘛,我记得还是招赘入门的?”接话的是同荣里的汪太太。

  “嘿,那个早成亲的不是大闺女,是二闺女呢,当年豆腐佬一家从河北逃难过来,在路上豆腐佬得了病,他那15岁的大闺女就把自己卖给了一个官老爷当小妾,得钱给豆腐佬治病,豆腐佬病好后,夫妻带着二闺女和三闺女到了上海,豆腐佬凭着他那一手做豆腐的手艺,最终在上海立了足,只是他那大闺女就一直音讯渺渺,没想就去年底,豆腐佬突然接到他老乡的消息,说是他大闺女被人卖在青楼里,原来官家太太手黑呢,后宅争宠,官太太找了个错就把豆腐佬那大闺女卖了,豆腐佬晓得后托了关系花了银钱,把他那大闺女赎了回来……”麻婶接话到,她男人麻河北也是从河北逃难上海的,豆腐佬家大闺女这事体在河北圈子里已经传开了,一个个都唏嘘的很,豆腐佬这大闺女真是命不好。

  “哟,这些年,麻油婆给邓六讨媳妇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怎么这会儿倒看上豆腐佬这大闺女了。”翠婶咧了咧嘴,倒不是她轻看了豆腐佬这大闺女,豆腐佬这大闺女再是个好的,只是那样的经历,一般人家避之唯恐不及,麻油婆也是个眼高的,按理是看不上的……

  “是豆腐佬先再打听邓家,而打听邓六的人就恰恰打听到香油婆的一个老妹子身上,麻油婆再心高,架不住邓六不争气呀,二十六岁,又抽大烟呢,这些年麻油婆没少在邓六的亲事上下功夫,银钱也砸了不少了,可还不是一场空,更重要的是听说,豆腐佬还许下一笔丰厚的嫁妆……”凤英尖尖嘴,颇有些别有意味的说。

  昨天,麻油婆那老妹子上门说合时,凤英就在门外,听得一清二楚。

  “哦。”众人恍然大悟,难怪香油婆要买糕点,这可是大事,或者说真要说成了,那可是人财两得,只不过这麻油婆也太没诚意了点。

  这上门说亲,不说重礼吧,也没有拿点减价的糕点应差的,麻油婆这事儿做的不地道。

  “余太太呀,那桂花贡真的好呀?我这也要送礼,要带上一份糕点,拿不拿得出手哟?”这时,同荣里的汪太太突然插嘴问。她先生原是钱庄的一个会计,前段时间,钱庄倒了一批,她先生也没了差事,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后来有朋友介绍一家纱厂,可僧多粥少,多多少少要走点门路,请点人情,这各色礼物自也少不掉。

  糕点这东西算不得重礼,但却是进门的随手礼,也是挺重要的。

  汪太太嘴里的余太太就是嘉佳。

  “哟,那肯定好的呀,你要是想买桂花糕送礼,那全上海也逃不过这桂花贡,陶记的桂花糕倒是便宜,自己吃也实惠,可不管从味道,质量和卖相上就差桂花贡不小,这送人的,就显不出太大的诚意了。”嘉佳每日在菜场,一张嘴自也能说会道的,说的那汪太太直点头。

  “那我去买两盒去。”汪太太端着羊肚汤,便匆匆进了虞记。

  “哟,嘉佳,大小姐要给你记功。”吃早点的人取笑着。

  “哟,我可不是在卖瓜呀,昨儿个夜里,余翰加班回来给我卖了几块,是真好吃,更重要的是那卖相,晶莹剔透的,我当时呀,都舍不得咬下去,现在回味起来,就觉得那一刻,是美好的。我一会儿也去买点,据说明天是真的还要再涨。”嘉佳说着,又忙不叠的道:“呀,不聊了,要迟到了。”说完,便提着挎包匆匆忙忙去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