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吧,点心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现在也不要一下子都推出来,那些后来才出现的高档点心,每隔一段时间推出来一个反而倒好,这样能够保证一直有推陈出新的东西,才更能保持神秘感和吸引力。
这么一想,莫晓萱感到轻松多了,现在主打还是常规点心,这些制作方法经过这几天的试验和改进,质量基本也稳定了。
现在自己只要再开发几个新品种备着,然后就可以安心去上学了。
只是莫晓萱前世充其量只是个美食爱好者,虽说是个美食博主,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当时的许多配方现在都记不大清楚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时候,还可以“望闻问切”,凭着感觉和经验来,但是一旦自己放手了,就必须有完善的配方。
中式点心还好,就是有些西式点心,不同的配方做出来口感和外形就是不同。
好在现在有自动和面机了,可以有富余时间来研制配方。
于是莫晓萱一边回忆,一边记下来,把那些模糊的工艺交给方浩文,由方浩文不断地做试验摸索。
莫晓萱也不给他压力,就说是自己突发奇想,想要在传统点心上有个提升,能做出来是肯定好,不能做出来也没关系。
然后莫晓萱自己又制定了个方案,为了更有吸引力,周一至周日每天上柜的点心都不同,搞饥饿营销。
而且这样一来店里工作人员也不太辛苦。
不过尽管如此,莫晓萱也不打马虎眼,每天尽管决定只推出两种点心,事实上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说要是今天卖包子,那么就不只是简单地推出菜包,肉包,豆沙包,三鲜包之类的,还会有小笼汤包,生煎包,叉烧包,莲蓉包,奶黄流沙包等等之类的。
写好方案后,莫晓萱很兴奋,立刻拿给方浩文看。
“你这鬼点子都是从哪里来的?”方浩文看着她,好像第一次认识她似的。
莫晓萱嘿嘿地笑着,就算回答。
这边莫晓萱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镇上小店和县城的买过来的老字号每天的供货品种都是同步的,方浩文的悟性也很好,经过他的不断摸索,做出来的点心甚至比前世的口味更好,莫晓萱真是开心异常。
现在谁说每天的品种变少了,但是因为同样的点心里面,有更多不同的口味,顾客不但没变少,反而更加供不应酬。
这样的饥饿营销事实证明很成功,因为一星期才会重复一次,所以不少人争着趸。
人是社会性的,一传十,十传百,现在镇上工厂的工人,一来买就是一大包,恨不得全部带走的样子,然后带到单位,休息的时候大家分着吃。
镇上的那个老字号也是如此,虽说换了老板,但许多老员工还在,而且口味比以前更可口了,所以客人也慢慢回归了,贺博远后来还又联系电视台做了一次追踪报道,这样连带着镇上的小店又一次出了名。
这段时间伍宇晨和陈丽萍都没再出来使幺蛾子。
一晃马上就要开学,有这样一种安稳的局面,莫晓萱很放心,这样可以安安心心地回校读书了。
莫晓萱和方浩文已经整理好书本,莫晓萱自己的学费早就准备好了,又付了方浩文的工资,安排方妈妈在店门口烧茶叶蛋卖,又进了一些水果放在门口卖,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这样两个人都可以无忧地上学了。
一直到回家,都是很开心的,莫晓萱难掩激动,终于可以慢慢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还有一年,一定好好学习。而且方浩文再也不用像上辈子那样,连最后一年书都没钱读下去,回家撑起家庭重担,早早与陈丽萍结了婚。白白一个人才浪费了。
晚上莫晓萱收拾好书包,决定早点睡,明天以饱满的精神迎来开学第一天。
洗完澡,心情无比愉悦,躺在床上却也睡不着,却听到外面闹成一团。
自从妈妈离开了空调厂,大多数时间都在店里,与村里人接触的机会少了,相应地与他们闹矛盾搞纠纷的也少了。
尽管知道免不了会有一些人红眼病,但影响不了大的格局,他有精力随他去好了。
不过外面也确实是吵,莫晓萱想睡也睡不着了,就干脆起来,站在院子里听听究竟怎么回事。
“莫晓萱,你有本事就出来,不要躲在家里做缩头乌龟。”咦?这不是陈丽萍的声音吗?她怎么又来了?还指名道姓地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