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少年郎_作者:赏饭罚饿(74)

2018-10-10 赏饭罚饿

  *

  西疫区是被禁军特殊优待的,早食还有人亲自送上门,餐饭精致的同时也配合着病情忌口。

  宛遥陪父亲用完,提起食盒准备上药房取药。

  疫区本就由一个坊布置而成,里面如其他坊内一般,有街有巷,房舍鳞次栉比——当然其中住的都是病人。

  昨日来的匆忙未曾细看,今天一打量,她才发现这附近竟还有一间单独辟出来的小庙,里面供着的,是尊熟悉的雕像。

  “想不到这里也有圣母像。”

  宛遥有些意外。

  前来祭拜的人还不少,大多是病情不太严重的病人,或是其亲眷。

  来都来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也进去朝着敬德皇太后的塑像拜了两拜。

  希望父亲和圆圆的病能够早日好转,但愿太医署可以寻到医治的良方。

  “娘!娘!”

  “你们要干什么?!她还有得救,她还有救啊!……”

  东西两个疫区只隔条街,那边混乱的情况一眼可见,连声音也能听得清清楚楚。男子的哭号引来不少人的张望,也使得每人心中的恐慌成倍增长。

  禁军一前一后抬出一张盖了白布的木架子。

  想必是又死了一个。

  在这里日日有人死去,日日有人啼哭,只因西区的名门望族高人一等,故而还不至于让宛遥那么深切的感受到绝望。

  但事实上,放眼看去,疫区毋庸置疑是个满目苍凉的乱葬岗。

  “你们瞧什么!有什么热闹好瞧的!”那男子发觉自己被围观了,指着对街的人们骂道,“这个病治不好了!”

  “治不好了!大家最后都会死的,都会死的!早晚、早晚得轮到你们!……”

  他骂着骂着,怒极反笑,跪在地上嘶哑得笑得直不起腰。

  由于痛失至亲,让他的举止无端开始癫狂。男子一挥袖,肆无忌惮地开口:“这么多年了,是报应啊!”

  “报应……”

  “圣母给长安城所有人的报应!”

  “你们每个人,每个人都逃不掉的!……”

  当他提到圣母时,熙熙攘攘的面孔中却有些脸色微微一变。

  坊间巡逻的禁军迅速上前来将人拖走,临走时对方的嘴里依然没停,到后来好似叫守卫拿什么东西堵住了,只依稀传来“呜呜呜”地轻咽。

  宛遥从他这番话里听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再去看一旁端庄优雅圣母像,敬德皇太后正静静地望着远方,那张浅笑温和的容颜在如此环境下,总觉得有说不出的毛骨悚然。

  “姑娘。”

  苍老的声音不紧不慢地在边上响起,是个年近七旬的老者,“只是空穴来风的谣言,不用这般在意。”

  宛遥忙转身面向他。

  老人家佝偻着背,负手在后神态很是悠闲,“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才明白那些什么妖魔鬼怪,神仙佛祖,不过尽是人间虚妄而已。”

  宛遥垂眸想了想没有反驳,转而望了一眼那人离去的方向,问道:“他……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年了’?”

  “小姑娘年纪轻,有些往事可能并不清楚。说起来这疫病也并非只是近年才出现的。”他看向对面精雕细琢的雕像,“算一算,快有二十几年了吧。”

  “这么久?”她微微讶然。

  “此种疫毒是宣宗时期圣母所医治的疫毒演变而来的,一直在南方蜀地合州附近肆虐,有几个村镇几乎每年都会病发一次。”

  老者缓缓道,“当地的官府束手无策,京城的太医也找不出根治的办法,于是就只能……”

  听他顿了一下,宛遥忍不住重复:“只能?”

  “只能就地将全村焚毁,一个不留。”

  这是项桓之前也同她讲过的。

  宛遥此时才留意到,这位老人的手背处有一点深紫的斑痕,他应该也是疫病的患者。

  “有好些年啊,蜀地的很多村镇都是荒无人烟的死地,你大老远地看见了房屋,走过去会发现里面一个人都没有——能搬的人,全搬走了。”

  “未曾寻到病源吗?这么大规模的瘟疫,会不会是水的问题?”

  他摇头,“能找到那早就找到了,二十几年,一批又一批官差,险些没把蜀中的山翻个面,结果还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