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道,“我也是派他们驻守在山下,无事最好,有事我们也能早有防备。”
安王妃不再言语,心想还是阿景性子沉稳,可惜远在边关。罢了,如今也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显然这次安王世子的运气不错。
第三日,三皇子率一队轻骑先赶到,路遇张相派来拦截的人马,虽然险胜,但马匹全部被刺死。世子贡献了安王府的数匹良驹,三皇子快马加鞭进了京。半夜,大军赶到,驻扎在京城外。
第四日,光启帝醒来,五皇子下狱。翌日,光启帝驾崩,三皇子继位,为嘉祐帝。
安王府有功,得了嘉祐帝赏赐。
外祖家无事,顾音倚靠在母亲怀里,安心的睡了。
*
宫变后一个月,小舅舅穆景从边关赶了回来。
穆景当时正好被派去执行隐秘任务,不曾听闻宫变大事。之后办妥事情后,便留在了京城。
云氏的事情很快被解决了。当时顾父私下里派人往老家送银子,被顾音漏给了小舅舅知晓。
小舅舅将事情原委查的一清二楚,只是不知当不当告诉荣阳,跟安王妃商议,安王妃说道,“与其让荣阳蒙在鼓里,不如让她看清楚,自己做决定。”
荣阳是跟父亲怎么说的,顾音不清楚,只是看到在家里荣阳的气势更甚,父亲也更多了几分小心翼翼,身边再没有其他服侍之人。
后来有个叫玉楼的侍婢领着个小姑娘到过顾家,正是年幼的顾月,留了几日以后,跟着顾老夫人回了老家,听说她的母亲云氏已经远嫁外乡。
荣阳不把这些事情跟顾音说,顾音在家里也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从小舅舅这儿倒是挖了不少信息。对父母的事情,不予置评,母亲自有自己的决定,顾音一边逗着小包子弟弟顾希,一边想着。
几年后,顾音跟小舅舅在西南清渡山。
顾音想要学山水画,小舅舅说要踏遍山水才行,便带着顾音开始游历,一路从北往南,又从东往西,走过不少地方。在塞外和东海边看过日出月落,才发现以前困在小院中的日子是多么的无趣。
顾音指着一个形状奇特的草问道,“小舅舅,这是什么草?”这草灰绿色,叶子很小,有长长的茎。
小舅舅奇怪道,“这是和田草,想不到在这西南也有。”他蹲下来,仔细观察了下,“在西北堪布族我倒是见过,当年他们族里还出过一个神医,在北地极为有名。你母亲的嫁妆里面,还有关于他的一本杂记。”
顾音没有细问,又隐隐觉得好像跟自己有什么关联,想不清楚,打算等回去查查藏书楼里面的记载。
时光荏苒,十六岁的顾音已经出落成一个清丽绝俗的少女。平日在外谨言慎行,又落落大方,一派贵女风范,加之一手山水画师从宋太傅,被宋太傅赞为“后继有人”,在京中一时被和另一女子并称为“广阳双姝”。
议亲时,荣阳递给顾音一个名册。顾音在母亲面前从不扭扭捏捏,修长的手指在纸上划过,落到一个名字上,“娘,您看他......”。
“阿音果然好眼光。”荣阳欣慰笑道,“这孩子也是人中龙凤,且素来重情重义,日后你们俩在一起,娘也不担心什么了。”
冬儿也在逗趣,“姑娘嫁了如意佳婿,郡主自然更加舒心。”
弟弟顾希顽皮,在一旁好奇的翻着画卷,一不小心,将镇纸掉在了地上。砰地一声,眼前的场景急剧变化。
人影变得模糊,欢声笑语也远去了,四周又是一片白雾迷漫。
当顾音的身影从白雾中消失之后,大风四起,云雾消散,天地清晰可见,一面铜镜浮在其中,北斗七星镶于其上,天枢和天璇闪亮耀眼,其余几星黯淡无光。良久,天地间风起云涌,白雾茫茫。
第5章 端午
顾音这两日身子渐渐好起来,冬儿扶着她去院子里走了走。
见小卓哥不在,问冬儿,“小卓哥去哪儿了?”
冬儿答道,“小卓哥闲不住,拿着弓箭去山上了,”笑着说,“说是要给姑娘打个狍子回来吃呢!”
顾音奇怪道,“小卓哥什么时候会打猎了?”
“姑娘您不知道,去年开始,小卓哥就跟着成师傅经常跑城外,骑马练武,还打了不少野味回来。只是不敢带回府里,怕云夫人责怪,偷偷在铺子里卖了。我记得,有一次还给您换了几只东临州的狼毫回来呢!”冬儿边说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