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一听,很有道理啊。如果送个北戎的公主过来,直接在后宫里面给她个位子就行。于是殿中又议论纷纷。
礼部尚书道,“这和亲,自然是为了让大周的公主过去,教化北地蛮族。”
小侯爷瞪他一眼,“教化百姓,礼部尚书您不是最擅长的,不如派您去那呆上两年?”
礼部尚书吹着胡子,“胡闹!和亲自然是派女子前去!”
小侯爷眼珠一转,接着道,“既然如此,听说尚书家有个女儿,不如派她过去?”
礼部尚书铁青着脸,恼怒道,“朝廷之事,小侯爷以为是儿戏?”
小侯爷哼了一声,“我看尚书你才把朝政当做儿戏。大周强盛,哪里用得着女子和亲换取太平!”
他又转向嘉祐帝,道,“陛下,小臣以为,和亲之事,倒不是重点,北戎想要和谈,把和礼送来就是。如果他们一定咬着要和亲,不如让大周和北戎比试,胜者来定。”
于是嘉祐帝招来北戎使臣半祝,询问其意。
那使臣身材高大,胡子浓密,一口汉话倒是很流利。“陛下,我北兴国诚意想要交好与贵国,所以提出和亲的请求,希望陛下赐下公主,两国血脉世代交融,永结为好。”
北戎自称北兴,颇为不满大周朝将其称作北戎。
朝中众人听到这使臣的说话,不由鄙夷这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自大周立国之时起,跟北戎就是纷争不断,每隔十来年必有战争,双方各有胜负。这二十年来大周占了上风,他们就来恬不知耻的“永结为好”了。说实话,这北戎是不是诚意和谈还两说呢。
嘉祐帝年轻时也曾征战沙场,他比朝中多数人更加了解北戎。
北戎的和谈他从来没有看在眼里,不过,大周近年来天灾连连,民生艰难,国库空虚,如果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自然也是个机会。思及此处,他心里暗叹,自己年纪大了,后继尚无人,恐怕……
嘉祐帝看了眼小侯爷,小侯爷收到他的意思,站出来道,“听闻你们托赫大王有一幼妹,尚未选婿,不如送来我朝,也是一段佳话?”
使臣面不改色道,“曼沙公主能得到陛下青睐,我北兴与有荣焉。不过,曼沙公主曾经立下誓约,要将毕生献给阿梵天,不能成婚。”
小侯爷啧啧,这使臣说起大话也是张嘴就来。
“你们北戎公主多,想要和亲送来及几个就是。”
使臣被他这话气的噎住了,待要说话,小侯爷又开口道,“我朝公主尊贵,岂能这么轻易下嫁?这样,不如两国比试,胜者来定!”
使臣考虑片刻,便道,“比试可以,不过你们汉人有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比试当是比武了?”
这小子贼精呀,小侯爷笑了,见嘉祐帝点头,便道,“自然。”
*
“你说什么?”顾音诧异道。皇上同意举行比试,用比武来定和谈?
“你放心,明天我会亲自下场。”小侯爷道,他出宫之后,便径直来了顾音这里。
今日他求见皇上,自告奋勇说要下场比试,嘉祐帝赏脸看了他的骑射之后,问道,“万一你输了,待要如何?”
小侯爷单膝跪地,“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胜,任由陛下处置!”
嘉祐帝透过他年轻的脸庞,仿佛看到了当年敬仰的老宁远侯征战沙场的雄姿。自己年轻时,也曾经如此朝气蓬勃,毫无畏惧。
嘉祐帝点头道,“如此,朕便准了。”
顾音闻言又楞住了,“你?”小侯爷听说武艺是不错,但是上场比武?
小侯爷见她怀疑的样子,颇有些受伤,“怎么?你怕我会输吗?”
顾音忙道,“不是,只是,我也从来没见过你……”
小侯爷轻哼一声,“既然如此,明日你就能开开眼界了!”
*
这日,西郊的练武场上,旌旗飘扬,众人云集。
比试三场,第一场拳脚,第二场刀剑,第三场马上射箭。
北戎使臣半祝向嘉祐帝遥遥行礼后,坐下来,看着前方练武场上北戎的勇士已经下场,他转头对旁边的小侯爷说道,“宁远侯,你们的勇士也太瘦弱了!”
大周派出的是禁卫军中的振威校尉刘庆,身高八尺,肌肉虬实,但与北戎的大汉相比,还是显得瘦弱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