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童养夫_作者:紫苏琉莲(47)

2018-10-07 紫苏琉莲

  “成哩,姑娘啊,看你这人挺和气的,对家里人也好。这么的吧,这些扇子骨儿,瞅着你貌似挺喜欢的,我权当结交你们这一家子,把它们送给你了。”

  “唉呀,屠大哥你真是豪气。行,你这样的朋友,我也交定了。以后咱有需要啊,全来你这摊位儿上。对了,要不你这二根筒子骨也给我算了,这些你不收钱,这筒子骨儿,你就给俺算一算吧。俺相信大哥你不会乱收费用的。”

  筒子骨儿,并不象现代的好些穿越种田写的,不要钱啥的。

  事实上,这古代的人做高汤,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这种骨头。是以,象这样的棒子骨儿,其实还是很有市场的。起码,不少摊位的屠户,就是固定了送肉,送这样的骨头给酒楼。

  “唉哟,姑娘真是会过日子的人呢。我告诉你,象这样的骨头,平时好多都是大户人家来挑去制高汤的。没想到姑娘你年轻轻轻的,居然也是吃食行家。这么的吧,我收别人都是三文钱一根的。你么,我就四根收你十文得了。咱既然是交朋友,当然不能太跟别人一样是不。”

  这屠户也是真心看着这一家子还算是豪气的,出手也还仗义。毕竟,一般的乡下人家,哪里会甩手就饶三斤肉的。

  小本生意不好做,象这样的善客,屠户当然是想多结交在那儿。生意么,不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人气上来的。

  当下,这肉摊子又花费了七百来钱儿。虽然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一两多银子没了,可杨秋荷内心还是很高兴的。

  几个小的更是体会了一把当有钱人的滋味儿,走起路来,小胸脯都挺的直直的。

  老周头还需要抓药,他的外伤并没有好全。是以这一次上街,马大山还是为他抓了三付药。四个老人的温补类的药,也抓了一些。如此一来,那银子就跟水一样地往外淌。但是马大山并没有旁的怨言。

  对于老周头,他还是挺尊重的。

  这一点,杨秋荷并没有太多阻拦。只默默付钱拿药走人。

  等到种子粮食什么的都购买完了,身上的银子又花的只剩下几两。

  “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街东面的那一家心肺汤店铺。”

  “哦也,大姐好棒啊。我们最爱吃心肺汤了。”

  今天天气不是太好,就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心肺汤,再来二个包子,一碟的剔骨肉沾盐粒儿,那滋味儿,杨秋荷想想也跟着流口水了。

  来到东街的时候,那儿的生意正兴隆的很。

  好在她们这一家子运气不错,才来,便有一群人起身离开。

  马小五速度够快,蹭地就占了那一张桌子。

  “姐,大哥,来来,这儿坐着,咱今天也坐着吃肺汤儿。”

  “老板,来九碗心肺汤,再称一斤的剔骨肉,来九个包子,九个馒头。”马大山一口气地点了这些菜,那掌柜的听的乐呵呵地拖长了嗓音,“就好嘞。”

  心肺汤,其实就是猪下水汤。

  按照杨秋荷的看法,这心肺汤,有点现代的京城里售卖的火烧一样的东西。

  心肺,猪血,肠肚啥的煮一大锅,再撒上一些葱沫和辣椒,烫二片儿菜味啥的,喝起来感觉也很是不赖。

  当然,为了温饱,再叫上一盘子的剔骨肉啃着,感觉更是好。

  所谓的剔骨肉,就是猪骨头上面剔下来的肉渣儿,混合着猪头肉啥的,一块儿切出来,再撒上盐粒儿,或者是一盘辣椒,吃在嘴里,那味道,也是辣酸的很。

  好些下活儿的人,在嘴谗了的时候,还是喜欢来上一碗心肺汤,再要上二两巴骨肉啥的,既解了嘴瘾,也没那么浪费钱儿。

  热呼呼的包子,全是大肉馅儿的。这年头的人,奸商也不是太多。好些生意做的兴旺的铺面儿,那质量还是过关的。

  “这一家还是我小的时候,俺爹带我来吃过。虽然只吃过二回,可我的记忆中,这种汤还有肉包子,以及那种油水不多的剔骨肉,却是最香的。”

  马大山笑呵呵地给杨秋荷解释着,满心满眼都是柔情的回忆。

  “那是,这是记忆中的美味。不过,我看着那辣椒水,感觉也挺好吃的。”

  剔骨肉,其实从油气来说,这真没啥油味儿了。

  但这种东西却极符合杨秋荷的口胃。她不喜欢太油腻的东西,剔骨肉,正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