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天子守孝都是以日代月,守够二十七日即可,元琪自然也不例外。
之所以定下这样的规矩,不仅仅涉及到皇帝能不能吃苦这件事,而是皇帝不可能三年不理政事,真是那样的话,天下早就大乱了。
皇帝尚且只守孝二十七日,再让老百姓三年不得嫁娶也就不现实了,人不人道暂且不说,关键是三年内不能添丁,这也是很可怕的,所以历来的国孝都是百日不得嫁娶,不能再长了。
一回京就被元琪安排去了讲武堂,陆珊其实没有意见,他要让她乖乖在家待嫁,她才是真的受不了。
可二十七日孝期早过了,百日国孝也快出了,元琪愣是没有见她一面的意思,这让陆珊有点接受无能。
元琪一向是个勤勉的人,孝期里就处理上了国务,出了孝更不用说,就差没扎根在御书房了。
宫里的女性长辈不少,可都是元琪祖母辈的人,还都没养过他,跟他也不怎么熟,除了太皇太后派人传过两次话,让皇帝勤政也要保重龙体,其他人实在不好说什么。
可问题是,太皇太后说了元琪不听,该怎么忙还是怎么忙,丝毫没有停下歇歇的意思。
太皇太后见状直叹气,说后宫没人就是不行,也没人能劝劝元琪,真忙坏了身体,那可怎么好。
张太皇太妃也跟着叹气:“陆家姑娘太小了,便是让她提前进宫,也是皇帝照顾她。”
元琪对待庶祖母十分人性化,孝期一过就让育有儿女的出宫享福去了。张太皇太妃去了穆亲王府,每天一群孙女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也因为顾元娘的缘故,她对陆珊的了解更多几分。
用嘉兴郡主的话来说,陆珊就是翻版的秦国长公主,比自己强悍多了,她自愧不如。
自家孙女是怎么养大的,张太皇太妃心里有数,她说自己不如陆珊,那就是真的不如,可未来皇后的性子如此彪悍,还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要不?先给皇帝添两个伺候的人。”李太皇太妃试探着建议,“皇帝明年就二十了,三年不成亲似乎太迟了些。”
不等太皇太后开口,张太皇太妃便摇头道:“这招没用的,皇帝肯定不要。”顾家的男人固执起来,谁也劝不动,顾茂便是其中一例,她都已经放弃想抱孙子的想法了。
果然,太皇太后也道:“早前,先帝想给皇帝添个侧妃,愣是被他给回绝了,我派人送去的暖房宫女,据说每天拘在屋里做绣活,皇帝连人都没看过,更别说……”
两位太皇太妃十分无语,过得片刻张太皇太妃道:“皇帝屋里的事儿我们管不着,可他忙起来就不顾一切还是要劝一劝的,如果琳丫头说了也没用,干脆让陆家姑娘进宫说说。”
“这是不是不合规矩?”李太皇太妃有些迟疑,“不是说太后快要回宫了,她的话皇帝肯定听的。”
太皇太后对张太皇太妃的提议颇有兴趣:“我召瑶丫头进宫说说话儿,她顺便带上珊丫头,有什么不合规矩的。”太皇太后对自己的变通能力十分满意,愉快地做出了决定。
夜里,元琪照例在御书房忙着,有人不经禀报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元琪听到动静头也不抬,握笔的手也十分稳定,没有受到丝毫影响,除了元琳还有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倒是御书房里伺候的宫女太监,个个吓得瑟瑟发抖,恨不得今日不是自己当班。
元琳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抬手挥了挥,其他人见元琪没有开口,便纷纷顺着墙根溜了出去。
“你到底要躲小珊儿到什么时候?我跟你说实话吧,我已经快要拦不住她了。”元琪躲着不见陆珊,倒霉的是天天要和陆珊打交道的元琳,她已经被她逼问地快要发疯了。
元琪放下笔,神色淡然地看着元琳:“她就是说说而已,难不成她还能闯宫不成。”
陆珊的胆子有多大武功有多高元琪当然是知道的,可皇宫大内不比其他地方,元琪相信陆珊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闯进来的,而以他对她的了解,她的耐心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元琳气得直跺脚,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不规矩了:“你就使劲作吧,拖得越久,小珊儿只会越生气。”
“生气也比担心好不是。”元琪说着轻咳两声,他不过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知道小珊儿会担心你还不好好养伤,你以为你这么拖着,她就不会多想了。”要不是元琪已经是皇帝了,元琳很想敲敲他的脑袋,告诉他现在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