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夫刚死时_作者:老胡十八(182)

  跟以前在大平地一样,挨近年关,小偷小摸都开始活跃起来。甚至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 挨偷的比大平地还多。

  隔壁邻居, 杀了猪晒院里的香肠和火腿, 大白天的也被偷了。村口那家更倒霉, 两百来斤的大肥猪, 还没来得及杀呢,大半夜就被赶走了,报案了也没用,猪身上又没写名字,一宰毛一拔,谁知道是谁家的……老太太光听听都心疼。

  但有了三只狗就不一样了,他们也不用绳子拴,放养着,只要院里进人,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连着睡了几天好觉的李曼青,才揉着眼睛进厨房,就见唐丰年和老爷子已经揉好三盆面了。

  老太太和丰梅正拿刀切着面团,见她来了,赶紧道:“曼青快洗脸去,面条在灶台上炖着,我们不会你那捏花儿的手艺,只能帮着切切面。”

  曼青感动不已,所有人都把卖面包当作自个儿的事来做,大家拧成一条绳,齐心协力往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努力,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外头寒风呼啸,屋里却干得热火朝天。

  李曼青负责捏面塑型,其他人揉面的,切面的,放烤箱的……井井有条,没一会儿,第一箱就出炉了。唐丰年帮她送到广场去,李曼青就在那儿守着,由唐丰年回去教她们烤别的。

  下午三点不到,六箱面包就全卖光了!

  光一天时间就挣了一百三十多块!

  想到屋里年货已经提前备好,年夜饭也有老人和丰梅做,李曼青揣着钱,心满意足的回家过年。

  院里,两个孩子在小车车上玩耍。老爷子前几天请木匠打了一辆双人的小车,中间只用一块木板隔开,上头有个小桌板,还很贴心的挖了两个凹槽,正好够放她们的小碗碗。

  刚打好,也没上漆,晒了几天太阳,父子俩用磨砂纸把里里外外全磨光滑了,确保不会硌到她们,才放进去坐。

  这一坐可不得了,姐妹俩以前的小车车都是竹篾编的,每人一辆,相当于吃饭的小椅子,现在可好,姐俩连在一处,就是没大人陪,俩人也能玩得开心。

  见妈妈回来,也不找妈妈了,手里拿了一只布老虎和布猴子玩得津津有味呢!

  六点钟不到,唐家的年夜饭就出锅了。老爷子带着唐丰年贴春联,李曼青带着丰梅上菜,老太太将每样菜盛了半小碗,用筛子装了,端到大门前,净手焚香祭祀列祖列宗,嘴里小声念叨着:“感谢列祖列宗保佑丰年平安回来,老唐家有了闺女,日子越过越好”。

  当然最后少不了又求他们保佑儿媳妇赶紧生儿子传宗接代,年后儿子下深市一路顺风事事如意,闺女大学毕业分个好工作。

  等她念叨完,唐丰年要放炮仗了,李曼青抱着孩子躲到后进屋去。不过大双“看热闹不嫌事大”,就喜欢这种欢腾的场景,不止不觉着害怕,还兴奋的又蹦又跳,她只要捂住小双耳朵就行。

  献完大门,又去献厨房门,然后堂屋,猪圈鸡圈,甚至连狗窝也插了两柱香,许愿六畜兴旺。

  等凡是有门的地方都献完了,李曼青姑嫂俩也把所有饭菜摆上桌了。一盆热气腾腾的乌鸡,香甜可口的红烧鱼,喷香的火腿肉,卤牛肉,专门从云安市买来的烤鸭,麻辣豆腐,还有好几样清爽的小菜……这无疑是唐家一整年里最丰盛的一顿。

  想起去年在大平地,还只有鸡和火腿,所有人都感慨万千。

  “去年咱们在大平地还停电了呢!现在可好,就是再来几百家人,电也够用!”老太太看着头顶的电灯感慨。

  见李曼青疑惑,老太太就笑起来:“你不记得了?停电你还让丰年去找村长呢。”

  曼青老脸一红,对他们来说是去年的事,于她,那可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连除夕夜都会停电,可以想象大平地的落后了,家家户户用电,好像是村里办事处的总闸跳闸了。她不想摸黑吃饭,就逼着唐丰年去找村长。

  当然,她不知道的是,大年夜村长可懒得管这些事,最后是唐丰年自个儿去合的闸。

  唐丰年似乎是也想起这茬了,难得的笑道:“不记得了没关系,以后都不会了。”

  大双小双不知道大人说什么,但见他们嘴巴都一张一合,就也跟着“哦哦”的叫。

  李曼青赶紧把放温的鸡汤喂给她们,见大双有吃的了,小双也“哦哦”叫,真像个坐井底等着投喂的小青蛙,唐丰年爱得不行,赶紧接过另一碗,也学着媳妇的模样,小勺小勺的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