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台灯,把照片靠近灯泡,来回加热了一会——比不上直接用火烤,这会慢一点,但不至于损伤到照片——
相纸还是一片空白,袁苏明犹豫了一下:还有浸水显色,但是他不认为老爷子会用这种对照片本身损害严重的手段,他应该能想得到,这是他给师雩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了,有很多种其余方法可以留字,比如说——
他从衣兜里掏出紫外线验钞灯——常见的验钞手段,五金店一般都有出售,说声买水,溜达着就能买上——打开电源,在相纸上扫了一下,随后捂住了额头:真有字。
荧光油墨,可以写在很多介质上,这种记号笔在tb随处可以买到,这几年很多文具店也都有出没,没想到老爷子虽然年纪大了,但却一点都没退潮流,还是小看他了,原来,真和以前一样,人老了,心态却没有老,‘知识永远都需要更新,要是三天没学点新知识,我就和三天没喝水一样难受’。
这句话,唤醒了他的回忆,他又像是回到了如今已成瓦砾堆的老宅中,仰着脸和弟弟一起,满是崇拜地听着祖父的说教,“你们这些小东西啊,怎么连我一个老头子都比不上……”
那时候他是怎样的?笑着的?他几岁了?五六岁?过去的回忆,随着时间褪色,就算是再想记住,离开了故土,离开了自己的身份,记忆就像是指间砂,那么多细节,哪能全都抓得住?
他醒过神,晃了晃验钞灯,眼前的字迹渐渐清晰。一张相片,写不了太多字,只有一句话,却也和案情无关——【多给祖母上香】。
多给祖母上香……这,什么意思?是让师雩多去墓地拜祭老人?
不,应该不是这样,如果是这个意思,这句话是没必要藏起来说的。老爷子一定在某处给师雩留了什么东西,死前他不愿交出,死后才肯给师雩,胡悦说,老爷子不知道她的身份,是真的吗?也许老爷子什么都知道了,甚至连这张照片都是有意交给胡悦,让她转递,以此完成一种仪式——
多给祖母上香……不是墓地,是指——
牌位!他们家里,二十多年以来一直供着牌位,师家人并不迷信,但故去的人需要纪念,师雩就经常给他父母上香。就算关系再疏远,师雩也不可能处理掉长辈的牌位,最多是疏于上香而已,这些牌位现在供在哪里?还有牌位后挂的遗照……胡悦去过师雩家里,说那是个开放性设计,站在屋里,四周角落都能看到,但她没有提起遗照和牌位,这种东西并不是太日常,看到了应该会说的。而且,s市的东西,不在老人眼皮子底下,他不太可能在那里留东西。
老宅已搬迁,那就是在新宅了!虽然挂牌出售,但还没有完成交易,师雩可能暂时把这些东西都寄在这里,想等将来回来办过户再取……
袁苏明看了看表,站起来就走,他从来没有去过师雩的新宅,但地址却烂熟于心,把车停在小区外,下车刷卡进了小区门禁,保安连头都没抬,进电梯一样刷门禁卡——房子挂了牌,房主又不在本地,门禁卡和钥匙都在中介手里,想要复制一份,只要知道怎么找人其实并不难。
当然,师雩的办事能力也很强,他找的中介很负责,并没有借机谋取什么好处,甚至是自己搬来居住,屋子里很整洁,可以看得出来没什么人进来造访过,这样的豪宅要脱手也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大概上一次有人来看房,还是他找的那个关系。
这间房,不能唤起任何回忆,他面无表情地绕了一圈,目标明确地走向书房:这间房是锁起来的,中介说屋主还有些东西在里面。
室内的弹簧锁,基本上防君子不防小人,都没用上工具,随便拿卡一划就开了,屋内的陈设不出所料:角落里几个纸箱堆着杂物,一个大纸箱里撂着一叠相框,应该是遗照,北侧打横一张长桌,牌位还供着,全新的书架靠墙放着,没几本书,南墙是电脑桌,台式电脑也摆在上头,不过键盘上已落了一层薄灰。
袁苏明出神地凝视着供桌,良久才回过神,先跪下磕了几个响头,站起身请下祖母牌位,倒置过来扣了扣底部,又摸索了一会,手上轻轻使劲,底座就被卸了下来:里头真有东西。
这应该不是特意定制,而是牌位本身设计的问题,底座有了一个小小的夹层,怕也是为了偷点料,空间不大,基本也放不了什么东西,但,容纳一个u盘还是可以的:这是个老式u盘,看着有年头了,不像是这几年的新产品,盘身标注的容量也只有可怜的512mb,现在的u盘,没有个3g、4g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