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笑之有?这番言论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若论震惊,与振之无异。”李国老出言安慰。
许老秀才满腹心事,长叹一声不再说话。
李国老转而问殷七七家乡何处?师从何人?这番奇言从何处学来。
其实众人见殷七七小小年纪,从心里便不认为这是她自己的东西,肯定不知师从哪位大家学来的。
殷七七一时之间倒不好对答,只支支吾吾道出身阳城松鹤观,师从一位路过的高人,那高人不喜人谈论他,后来云游四方,已多年未曾见过了。
这一番话破绽极多,众人心中自然明白。对方既不愿直言相告,李国老有修养之人,自不会连连逼问。
殷七七总算忽悠过去,抹抹额上冷汗,一抬头却见李挽澜似乎冷笑连连,见殷七七看他,竟傲娇的抬头看天。
殷七七打了个冷战,还是去逗弄小包子吧,李国老的幼孙多知书达理啊,同样出身大户人家,耽美书斋,瞅瞅你那样儿,不如一个小孩子。哼!
李国老幼孙对殷七七极其崇拜,拉住殷七七请教了一些没弄明白的地方,求学精神很是可喜,殷七七便也耐心回答。
许老秀才此时心中凌乱,虽听到殷七七对自己学生传播奇言怪论,奈何他此时也茫然无措,便不去阻止。
李国老随手拿起殷七七画的草图,心中极感兴趣,随口道:“恕老夫冒昧,殷道长博学多才,每有发人深省之语,老夫深感敬佩,老夫有意请殷道长留在比鄙府,与许先生一同教导吾孙,殷道长意下如何?”
李国老此言发自肺腑,殷七七所言虽然惊世骇俗,但古来先贤著书立说,哪个没有争议?若无争议,此言必定一文不值。故而,李国老不怕有争议,有争议才有思考的价值,多思善疑,才有真知灼见。
许老秀才却是一惊,国老难道嫌我学问不足,教导无方?这下他心中更是七上八下。
殷七七惊了一下,张大了嘴巴。我这就可以教书育人,混迹世家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殷七七下意识的猛点其头,好啊,好啊,我愿意啊,我太愿意了。她清清嗓子,转出一派高人风范,收敛笑容,郑重答道:“回国老,贫道……”
“殷道长要随晚生进京面圣,怕是不能留在国老府上教导小公子。”李挽澜抢先答道。
啊?
李国老呆了。
许老秀才呆了。
殷七七自己也呆了,我什么时候要去京城面见皇上?我怎么不知道?
李挽澜的冷冷的瞥一眼殷七七,欠了我钱,这就想跑?
殷七七俏脸微红,赶紧目光示意,其实我是想赚了钱还您老人家来着,看我真挚的眼神。
李挽澜白了殷七七一眼,冷哼一声,你有前科,想骗我?没门!
对着李国老却又恢复一表人才,国家栋梁的样子。
你妹!猜的真准!
被揭穿的殷七七愤愤的想!
相见欢 第一百一十章 与小公子有缘
“殷道长何故要进京面圣?”李国老问出了大家的疑问。
李挽澜面不改色,“国老可曾听过《道德经》被参悟一事?”
“老夫多有耳闻。”李国老缓缓道。
李挽澜一笑,“殷道长道法精深,参悟出《道德经》全本,三皇子殿下已禀告皇上,封赏松鹤观诸位道长,殷道长功不可没,要随我一同进京去面见皇上。”
“《道德经》是殷道长参悟?”李国老很是惊奇,“哎呀!道长大才,是老夫鲁莽了。”
许老秀才一惊,看不出来,还真有几分道行,他此时才信殷七七真的道法精深,《道德经》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呃!”殷七七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皇上高山景行,俯视天下,贫道心向往之,只是,贫道乃方外之人,追名逐利有损道行,恳请王爷代为回禀,贫道愿栖身国老府上,为陛下教出一个栋梁之才。”
殷七七磕磕巴巴的说完,心中明了,别指望眼前这只腹黑傲娇男会替自己说什么好话了。这是她能逃离魔爪的一次机会,千万不能放过啊。
李挽澜眉毛微抬,眼睛微眯,目中精光一闪而过。叫我代为回禀,你的胆子倒似乎吃肥了?
不待李挽澜开口,李国老却谆谆劝告:“殷道长,此言差矣,面见圣上,乃是千载难逢的机缘。道长若一心修道,借此良机可倡大道法,这是何等壮举,再则,道长岂不闻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天一观吕至阳道长被陛下奉为国师便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