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方嬛玉除了最初开始的几声问候,让人心中很是妥帖,后面便很少说话,却偏偏一言一行,都让人觉得舒适。
以殷七七这样的眼光水平,都看的出来刘意对自己的这位正妃极其满意。
她不由心中感叹,皇子中还能夫唱妇随,真是难得至极。
刘意不时介绍几样殷七七没见过的菜色,说说笑笑,吃了不少。
等用过膳后,再回到书房,又是喝茶,聊天,歇了歇,再动笔写,这样下午也才进行到第一卷的十三元。
眼看,傍晚时分,又有婢女来请用晚膳。
刘意极力邀请殷七七用膳,殷七七却坚决拒绝,找了借口要陪清华公主用膳,其实内心再也不想对着李挽澜吃饭。
刘意一想,便不再挽留,亲自送了殷七七出去。
殷七七坐进轿子的那一刻,内心极其无语,李挽澜和刘意的工作效率,比起清华公主简直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遥想当初,清华公主决定写《西厢记》的时候,可是笔耕不辍,从早写到晚,中间匆匆吃过,就又着急写了。五万多字,硬生生八九天就完成了,加上后期的修修改改,勉勉强强不过半个月的时间,
哪像你们啊,六千多字看这样子能分成三天来写。
后来,果然不出殷七七所料,《笠翁对韵》真的分了三天才写完。
每天清晨李挽澜来接,晚上李挽澜送回来,两人不发一语,好似对方都是陌生人一般。
这让殷七七很生气,既然当陌生人,又何必每天殷勤接送。
就算刘意有命令,以李挽澜满肚子的诡计,想推辞掉也是轻松容易的事情。
何必,两厢折磨?
对!
这就是折磨!
殷七七愤恨不已,偏偏李挽澜一言不发,殷七七也不想抢先开口。
终于到了第三天,刘意终于将《笠翁对韵》写完了,殷七七仿佛革命胜利了一般,心中高呼解放了。
虽然刘意热情爽朗,方嬛玉亲和力足,这里吃得好,用得好,奈何殷七七看到李挽澜就头痛,一刻也不想让他再碍眼,要不是自己的字实在太差,恨不得亲自去替刘意来写。
傍晚时分,李挽澜送她回显灵宫,殷七七迫不及待的下了轿,却听万年冰块李挽澜开口道:“过几日,本王在府上恭候殷道长上门求见!”
切!
我上门?
求见?
做梦!
殷七七鼻子一哼,趾高气扬的进了显灵宫,
你是王爷不错,还管不到显灵宫来。
月迎仙 第一百八十五章 记得奉旨成婚啊
没几日,郓城扶风李国老府上派人来接李真真,说道已经与赵府议定了婚期,定在了春闱之后,如今已经十二月,要尽早回去置办嫁妆才是。
李真真离别在即,却忽然想起显灵宫的好处来,对清华公主和李真真分外不舍。
回去便是待嫁的新嫁娘,要闺中待嫁,哪里也走不得,去不得,日此并不比在显灵宫自在。
好在赵世勋是她中意之人,这等待虽苦闷,却也欢喜。
离别的那日,李真真郑重的给清华公主磕了头,感谢她的大恩大德。
清华公主肃然道:“婚姻并非儿戏,你与赵世勋虽情投意合,但孝顺父母天经地义,你不可任性妄为,忘了初心。”
李真真点头应下,含泪与清华公主,殷七七告别而去。
殷七七忽然想起自己初离松鹤观的景象,不由得大起同病相怜之心,冲着李真真的背影喊道:“记得要奉公主旨意,尽早成婚啊!”
李真真脚下一绊,差点儿跌倒,步履匆匆的赶紧走了。
就算她性格再豪爽,脸皮也没有殷七七的厚呀!
奉旨成婚虽然是好事,可是从殷七七的嘴里说出来,为什么觉得满是戏谑呢?
李真真涨红了脸,逃也似得奔下了山,连显灵宫观主贺至谦来送,也只是匆匆行了一礼,便赶紧上了轿。
坐在轿中,才觉得心中的羞怯稍稍退怯。
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的,她也和赵世勋一起偷偷读了《西厢记》,并任由赵世勋对她上下其手了。
想到此处,不禁更红了脸,对清华公主和殷七七的离别之悲,也驱散了,化作了遥遥的祝福。
贺至谦眼见李真真匆匆离去,心中生了气,一个两个仗着有公主撑腰,便不把本观主放在眼里。
李真真已经走了,他奈何不得,殷七七却还在这山上,他遥遥望了后山一眼,袍袖一甩,进了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