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鸡飞狗跳,大房自私凉薄,四房更不用说,她连看都懒得看田大志他们一眼。
这娘家也只有二房和三房是正经人家了,她都听说了,二房自己过得好了,还不忘帮衬三哥一家,三哥家才分出来半年就又买牛又盖房子的,这不就是证明吗?
自家娘家哥哥过得兴旺了,她在婆家也有底气啊!
田芳是在外头见过世面的人,自然看得出来,这一切都是荷花的功劳。
这让她又心疼又欣慰,这么懂事这么能干的侄女,是她二哥的福气,也是她的福气!
“荷花,家里的事儿我都知道,你大姐的事,我也听你娘说了……”田芳提起梅花的时候,语气顿了一顿,“你是个好闺女,知道照顾爹娘和姐姐,老姑都看在眼里。”
她把荷包又往荷花手里塞了塞,握住她的手指,让她把荷包攥在手心。
“老姑知道你家最近不宽裕,这钱你收着,你娘就快要生了,这家里还指望着你呢!”
提起周氏,荷花不禁犹豫了。
是啊,她最担心的就是周氏的生产,如今家里确实有些捉襟见肘,要是真遇上啥事儿,这一百两银子也算是应急的钱。
田芳见她不再拒绝,才放开了她的手,轻轻叹了口气。
“荷花,这阵子天气冷,你娘这儿又走不开人。你先在家里歇着,老姑过完正月就去县里了,先去张罗开酒楼的事儿,等过几个月,你得了空儿再去,咱们再一起研究,把酒楼开起来!”
田芳话都这么说了,荷花只好点了点头。
“谢谢老姑,你对我家的好,我都会记着的。”她郑重其事地说道,说到后面又加了一句,“我还攒了几个新鲜菜式呢,就等你来了!”
田芳听了这话不禁眼前一亮,推着荷花往灶屋去。
“那你还等啥呢,赶紧给老姑做饭去啊!老姑都饿坏了!”
清脆的笑声响在冰雪覆盖的小院里,透着过年的喜庆,也透着亲情的温暖。
几日后便是正月十五,小田村肯定是没什么灯可看的,无非就是讲究点儿的人家在自家屋檐底下挂几盏红灯笼,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
荷花听说七里铺有灯市,县里的花灯则更好看,不过她觉得今年家里周氏怀着身子,梅花身子还没完全养好,肯定是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吴明也似乎没多大兴趣,家里人也就杏花想去看灯,她就跟田大强说让他们父女俩去一趟七里铺得了。
没想到杏花听说大家都不去,自己也不去了,说过年一家人团圆最重要,花灯之类的不看也罢。荷花没想到杏花忽然懂事起来,倒是挺高兴的,为了补偿她,还特意包了几种不同馅料的汤圆,让杏花美美地享受了一次口福。
过完了正月十五,过年的气息就渐渐淡了下来,虽然天气还是寒冷的冬天,村民们除了田大志那种混日子的,都开始为一年的劳作做准备了。
荷花家也是如此,虽然不用种地,不用准备农耕的工具和肥料种子之类的,可是她也有自己的计划。
田芳给的一百两银子,看起来挺多的,可是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多,她想把后山买下来,又想过了正月要送吴明去县里读书,要是只做一件还好,要是两件事一起办的话,这些银子就不大凑手了。
还有欠薛神医的银子,还不知道着落在哪儿呢。
荷花心里装着事儿,脸上却丝毫不显,依旧在家里过寻常日子,只是心里暗暗筹划。
到了正月二十二这天,荷花一早上出了自己的屋子,就看见外头的天气格外的晴朗,不由得心情大好。
湛蓝的天空映着皑皑的白雪,阳光在雪地上折射出一道道晶莹的银光,鼻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一振。
院子里,已经长大的小羊正在雪地上锲而不舍地刨着,就好像刨开厚厚的白雪之后,能发现什么美味的青草似的。
荷花往正屋走去,才走到门口,就见翠花出来了。
“荷花,你咋这么早就起来啦?”翠花看看日头,调侃她道,“今儿倒早,太阳还没升到头顶上呢!”
荷花喜欢赖床,是家里人都知道的小习惯,荷花也不以为意,一边伸懒腰一边说道:“二姐,早上吃啥啊?”
“蒸了猪肉大葱馅的包子,还有小米粥。”翠花手里抖搂着被子,冲已经进了屋子的荷花说道,“碗里头扣着咸鸭蛋呢,你掀开盖子就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