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氏在一旁等了半天却等来这么个答案,忍不住就刺了一句:“娘你问她,她能说么?真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跟自己亲娘都没一句实话!”
周氏被说得脸一阵红一阵白,想想自己穷苦的时候,老田家自然不用提了,连个好脸色都没有,倒是周刘氏背着周老头一家偷偷地给自己送过几回东西,心里就觉得实在不该瞒着周刘氏。
“娘,不是我不想说,其实……”她欲言又止,见周刘氏和周王氏都瞪着眼睛盯着自己,只好低声说道,“是荷花能干,去山上挖了草药去卖,家里才能糊口。”
周氏本不知道荷花赚了多少钱,荷花又从不肯告诉她,所以她一直以为只够家用。
周刘氏之前有几分疑心,听了周氏的话才确信是荷花能赚钱,一时间沉吟起来。
周王氏听周氏夸荷花,脸上露出几分鄙夷。
“一个丫头片子罢了,就算再能干,往后不还是要嫁出去的?能干又有啥用——”
周王氏还没说完,胳膊就被周刘氏狠狠地拧了一把,疼得她龇牙咧嘴的,回头见婆婆警告地瞪了自己一眼,才不情愿地闭了嘴。
周刘氏是背着周氏掐的,所以周氏并没注意到她的动作。
见儿媳妇撅着嘴巴坐在一边,终于不再冒虎气了,周刘氏就顺着周氏的话,一个劲儿地夸荷花。
“荷花这丫头,我看着就是好的,从小就机灵,这回我看着长大了几岁,比小时候更懂事孝顺了,长得也好!小凤啊,你算是个有福气的,生了个好闺女啊!”
听亲娘都这么不遗余力地夸赞荷花,周氏脸上不知不觉地露出了笑容。
“看娘说的,荷花是个好的,她几个姐姐也不差,都孝顺着呢。”
周刘氏就趁机说道:“娘是过来人,得劝你几句,这养闺女啊,在家里咋娇惯都好,就怕将来嫁了人,到了婆家要受气呢!”
她说着就抹了几下眼睛:“当初是娘不好,只寻思那老田家有田地,兄弟几个又能互相帮衬,大强子又是个老实憨厚的,就没想到你嫁过去会受婆婆的气,让你吃了这些年的苦……”
周刘氏说的是实话,周氏在家是老闺女,又温柔又孝顺,她也是偏疼些的,因为周老头性子暴躁执拗,她就想替周氏寻个性情老实些的男人一起过日子,可没想到嫁到老田家,却摊上了田王氏那样的婆婆,周氏嫁到田家就没过上过好日子。
周刘氏想起自己以前去过几次老田家,那田王氏从来没给过好脸色,当着她的面也是对周氏张口就骂,忍不住掉下眼泪来。
周氏想起往事也觉得心酸,见娘亲心疼自己,心里又难过,又想起自己月子里不能哭,只好反过来劝周刘氏:“娘说的哪里话,要不是娘,我也嫁不成孩他爹,更过不上如今的好日子了。”
周刘氏擦干眼泪,勉强笑道:“说的也是呢,你是苦尽甘来了。”
娘俩互相劝慰了几句,周刘氏又提起这话头来:“所以我跟你说啊,将来你相女婿可要相准了,这可是闺女一辈子的大事!”
周氏重重地点头,有了自身的经历,心里对周刘氏的话深以为然。
周刘氏见她听进去了,就说道:“我记得荷花过了年也有十一岁了吧,过不了三两年也要说亲事,你可有看好的人家?”
周氏苦笑道:“我们这村子这么小,又一多半都是姓田的人家,哪有合适的?”
别说荷花了,就连翠花几个姐姐还没说上亲事呢!
周刘氏趁机说道:“你这四个闺女呢,这几年可有的你忙了,你如今又多了两个小子要养,哪有这么多闲工夫?要不然,娘帮你家荷花说个人家吧!”
周氏奇道:“娘,荷花还小呢,现在就说亲是不是早了点儿?”
周刘氏笑道:“娘知道你舍不得老闺女,娘这不是心疼你嘛!再说订亲又不是出嫁,先定下,等荷花长大了再嫁,你也能多留几年。”
周氏还是一脸茫然:“娘,你有啥好亲事说给荷花?”
周刘氏说道:“就是你的亲侄子,周亮啊!”
一言既出,屋里人都惊住了。
原本周王氏听着母女俩说知心话,就没搀和,在一旁不住地翻着针线笸箩,想寻几块好点儿的布头带回家去,此刻听见婆婆说要把荷花说给周亮,下意识地就想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