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传闲话的效率可是很高的,没几天就变成绿豆那丫头到处偷东西,村里几家丢的东西,都归罪到了绿豆头上。
便有性子厉害的婶子去骂绿豆,可是几家虽然丢了东西,却没有证据证明是绿豆偷的,绿豆抵死不认,又哭又闹了半天,结果虽然没有让绿豆赔什么东西,大半个村子却都知道了绿豆是个手脚不干净的丫头。
这年头女子的名声可是很重要的,绿豆才十来岁的小姑娘,就被全村人都传是个小偷,除非她以后远远嫁了,否则往后她一辈子都得背着这个名声了。
平日里跟绿豆玩的几个小姑娘,都被家人教训了一通,更是禁止她们以后再跟绿豆一起玩,生怕绿豆把自家闺女也带坏了,这其中就包括田小喜。
田小喜说完了这些,一脸愧疚地看着梅花:“梅花姐,不知道你家丢没丢过东西,绿豆还是我带了来学针线的……”
要不是她要学针线,那几个小姑娘也不会跟来,要是绿豆也偷过梅花的东西,那她也是有责任的。
出了绿豆这个事儿,她再来梅花这里都是一个人,连田小娟都不敢叫了。
梅花一怔,忙说道:“没有啊,我这屋啥都没丢。”
田小喜听了才略略放心,梅花又安慰了她好一会儿,田小喜才算放下了心结。
一旁荷花听了绿豆的下场,说不出来是好笑还是可怜。
她想起上次那个找自己打听吴明的中年女子,再想到绿豆的事,隐约觉得其中可能有关系,却又拿不准。
她想不通也就不想了,反正出了这事,绿豆以后也不会再来自家了,如果扳指的事是她传出去的,那么以她现在的名声,就算她再在外头说自己的那个扳指如何如何,也不会有人相信她的了。
总之,这已经是她想要的结果了,别的事儿她就不操心了。
自打正月出来,郑如松已经有小半年没回家了,这一回到郑府,自然先去给郑夫人那里问安。
里头早已得了消息,自有一群丫鬟接了出来,春莺亲自打起帘子,请郑如松进去。
郑如松进了屋,一见郑夫人便要拜下去:“娘。”
郑夫人赶紧扶他起来,拉了他在身边坐下,不住地问长问短。
郑如松是她最小的儿子,又有出息,她自然是极心疼的。
“松儿,几个月不见,你可是又长高了些,回头让人给你重做几身衣裳。”郑夫人与郑如松久别重逢,格外亲热,“你姑妈可好?端午节的时候娘让人给你姑妈家送了藕,那可是南方来的,你吃了没有……”
郑如松面色如常,一一回答着她的话,又问起郑老爷:“娘,父亲不在家么?”
郑夫人拍了拍他的手,说道:“你在乡下住的久了,怎么忘了最近正是院试的时节,你父亲正忙着呢。听说今年新来的学官很是古板,你父亲他们少不得要辛苦几日。”
郑老爷虽然致仕在家,却因为名声在外,跟读书人有关的事情,都少不了要麻烦他前去主持。
正说着闲话,有丫鬟端了茶过来,一旁伺候的春莺接过茶盏,恭敬地递给郑如松。
郑如松见是春莺,神情不由得冷了下来。
春莺举了片刻,见郑如松没接,只当是他在跟郑夫人说话没瞧见,便想把茶盏放下,不料一抬头,便迎上郑如松冰冷的目光。
春莺吓了一跳,又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时间进退不得。
郑夫人正跟郑如松说得热络,眼角扫到动作僵硬的春莺,眉头微微一蹙。
毕竟是自己的贴身丫鬟,又当着儿子的面不好斥责的,郑夫人只是略带不悦地说道:“把茶放下,你先下去吧。”
春莺松了口气,才要放下茶盏,却听见郑如松冷冷地说道:“姑娘这么大的面子,我可不敢喝你的茶。”
正文 第411章解围
春莺听了这话,越发心惊肉跳,腿一软便跪了下来。
郑夫人不明所以,眉头越发皱得紧了。
一边是自己最得力的丫鬟,一边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这是出了什么事?
郑夫人顿了顿,说道:“松儿,这话从何说起?”
郑如松转向郑夫人,神情带了几分恭敬,却依然冷淡。
“她是母亲的人,原不该我说的,只是春莺骂了我的客人,这事儿传出去,不止对母亲名声有累,也让儿子难以见人。母亲向来治家有方,春莺做了这样的事,该如何发落,还请母亲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