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田二民也来了信,说是荷花要的铺子找好了。
有这么两件事,荷花就得抓紧时间去一趟县城了。
田大强和周氏则留在东山庄,这是荷花的意思,之前收了邻居那么多礼物,这次应该借着秋收的名义,给各家还回去礼物才好,荷花想着这东山庄往后还是要靠田大强的,所以就让田大强借此机会锻炼锻炼,跟大户人家迎来送往的这些礼仪,田大强身为一家之主,总是要学会的。
这日一大早,荷花和吴明去了县城。
吴明县学里有事,到了县城,荷花先把吴明送去县学,才去了田二民的杂货铺子。
临近中秋,街道上很是热闹,田二民正在铺子门口送客出来,正好看见荷花下了马车。
“荷花,你来啦,快进屋来。”田二民笑容满面地招呼她。
“二民哥,你现在有空儿没有?”荷花急着看铺子,直接从马车上招呼他,“要是有空儿,咱现在就去看铺子呗。”
田二民想了想,痛快地点头:“行,荷花你等我一会儿。”说着便进去了。
很快田二民就出来了,坐上马车,跟车夫说了个地址,才转头对荷花说道:“刚进去跟他们交代一声,那几个小子现在都挺勤快的,让他们看半天铺子没啥问题。”
荷花向他打量了一番,忽然笑道:“二民哥,你啥时候做了新衣裳了?这颜色还挺鲜亮的!”
田二民一怔,略带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不眼瞅着要过中秋节了么,我寻思着,大过节的不好啥也不给人家,就扯了点儿布,给几个伙计一人做一身新衣裳。”他怕荷花误会似的,忙解释道,“我说是东家让做的,他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呢,这几天干活更麻利了。”
荷花噗哧一笑:“二民哥你看你,我就是随口那么一说,你紧张个啥?就算你不做新衣裳,我也寻思过节了给大家伙分点儿啥呢。你这样做主就挺好,省了我多少心思了。”
田二民见荷花不见怪,才放下心来,笑道:“这两个月的生意有些起色了,要不我也不敢做这个主……”说着又要跟荷花口头报账。
荷花一听他报账就头疼,忙岔开话题:“最近秋收呢,我听我们隔壁那几个庄子的管家说,今年的收成都不错,你的生意肯定好。”
这里秋收之后,农户的手头都会宽裕不少,又要过中秋节,又要准备过冬的食物和衣裳,所以是做生意的旺季。
田二民这才想起这事儿来,一脸关切地问道:“对了,你家也秋收了吧,今年收成咋样?”
荷花想起最近田大强忙碌却高兴的样子,便详细地告诉田二民,又嘱咐道:“我家今年打了不少粮食,庄子里根本吃不完,爹说要卖掉好多呢,二民哥,你在县里人脉广,可要记得帮我们把粮食卖了啊!”
这是他们第一年卖粮食,数量又那么多,荷花对种地都一窍不通,一说起卖粮食更是摸不着门道,只能让田二民帮忙找买家了。
田二民一口答应;“没问题,我在这儿认得不少收粮的客商呢,下午回来我就去打听行情去。”
东北粮食产量高,质量好,人人都爱吃,外地的客商都愿意来买,就算加上运费,拉回去也能赚钱,今年年景好,外地的客商早早得了消息,都来县城这里来收粮食了。
荷花光顾着说话,直到马车停下才发现已经到地方了。
“啊?你找的铺子在这儿?”荷花看了看四周,又是高兴又是吃惊。
原来这里就是县城的胭脂一条街,荷花当初来卖玉容粉的方子,就是在这里卖的。
她站的地方,斜对面就是玉容娇,不远处就是百花红。
这么熟悉的地方,让荷花一时间百感交集。
田二民说道:“你说要繁华热闹的地方,我找了许久,才打听到这里有铺子出租,荷花你也知道,这里地段好,新空出来的铺子,没几天就租出去了,所以我才急着让你过来看看……”
荷花听得直点头,这里可是最热闹的地段之一,尤其附近全是胭脂水粉的商铺,能在这里找到空铺子实在是不容易。
“走,咱们进去看看。”
荷花和田二民进了铺子,只见里面已经有两拨人在看了,几个牙人只是带了人上下楼看看,连吹嘘的话都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