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主他爸[慢穿]_作者:邈邈一黍(173)

  可能是基础太扎实了,也可能是心态过于淡定了,反正三场考试,顾川场场都是游刃有余,甚至中间那一场,做完试卷只花了一半的时间。

  在一个个抓耳挠腮、精神萎糜的考生当中,从容淡定的顾川可以说是相当显眼了,更何况这位每次完成试卷的时间还那么早,想不引起巡逻官的注意都难。

  做完了试卷,顾川就有心思琢磨食物了,又是熬粥,又是煮肉,香味儿四周都能闻得到,当然其他的考生也一样能够烧炭做饭,又不是没有工具,只不过旁人没顾川这么多时间罢了,在考场上吃的也都是硬邦邦的干粮、糕点和肉干,若是有时间的也就是能给自己烧盆热水而已,不像顾川正儿八经的做起饭来了。

  当然了,能在考场上做饭,有时间是一回事,有手艺是另一回事,都说君子远庖厨,这读书人原就没几个进厨房的,能下厨做饭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跟顾川考舍紧挨着的考生可受了不少的压力,毕竟任谁奋笔疾书的时候,旁边的人已经完成了,而且都做起饭来了,没有压力才怪了呢。

  当然这有可能是自暴自弃的表现,觉得一定考不中,所以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连题目都不做了直接做饭,至于这位自暴自弃的考生为什么不直接提前离开考场,那大概是怕丢人吧。

  等考试彻底结束,顾川一身轻松的走出来,那模样简直不像刚刚考试完的人,倒像是刚刚参加完诗会的,那叫一个潇洒从容,看得周围人眼红,也让李香莲松了口气,要知道这三场九天的考试里,光是身体撑不住被抬出来的考生就有不少,能坚持到最后的考生,出来以后也都憔悴的不得了,李香莲本来还担心夫君的身体情况呢,没承想人家跟没事人一样,瞧上去比旁边的衙役都精神。

  精神不精神的暂且不说,但这乡试总算是…熬过去了,李香莲觉得自己总算是能好好的睡一觉了,不必整日提心吊胆的,晚上不到半夜根本就睡不着。

  “夫君,咱们是在这等消息,还是先回家去?”要她说肯定还是先回家的好,还有20多天才放榜呢,在省城吃喝住全都需要花钱,哪有在家呆着好,再者她也想家里头的两个孩子了。

  “我去问一下刘兄和王兄,看看他们有什么打算,毕竟是一块来的,可以的话咱们还是一块走。”顾川倒是无所谓留下还是回家,反正他对自己有信心的很,不出意外的话绝对能中。

  还没等顾川去找呢,王秀才和刘秀才就一块上门了,两个人明天就打算走,反正省城都已经逛过了,最主要是他们自认这回肯定会名落孙山,在省城等下去也不会改变结果,还不如回家潜心读书,等三年以后再战呢。

  顾川自然不会说自己有把握一定能中,既然大家都倾向于回家,那就回家吧,反正也就是晚几天知道消息而已。

  第93章 陈世美爸爸(七)

  顾英知道他爹是状元命,虽然不知道是哪一年中的状元,但状元都考得,举人就更是不在话下了,所以是一点担心的意思都没有,甭管名次如何,反正是一定能中的。

  其他人就没有顾英这份信心了,等消息的这二十几天里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做事情都没精打采的。

  终于在乡试结束的第28天,三个衙役骑着高头大马过来报喜来了,顾川是这次乡试县里头唯一一个考中举人的,而且名字还很靠前,第四名,也就是亚元,在乡试当中第二名到第十名都被称为亚元,头名称为解元,被省城的一位学子摘得。

  这古代和现代也是一样,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头名很少会出身农家,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像原身这样农家出身的状元可以说是少见的很,再加上中状元时的年纪也不大,也就难怪会被皇帝点为驸马了。

  不过这辈子他提前三年中举,后年便要参加会试,想来皇上应该不会再给他乱点鸳鸯谱了。

  顾川当年考中秀才的时候,顾英还只是个两岁的小娃娃,但也算是见证了那时候的热闹,亲戚邻居都来贺喜,家里还特意摆了好几桌呢,但是跟中举以后的场面比起来,当年那个还真是不够看的。

  报喜的衙役一走,住的近的邻人就有拿着东西上门贺喜得了,而且拿的也不是三瓜俩枣的便宜东西,捉活鸡的、拿鸡蛋的、送鱼的,还有人拿了一桶油过来,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刚到村里的人陆陆续续都来过了,家里的亲戚、镇上和县城里的财主也都过来贺喜,到最后连县太爷都遣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