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年前出差到年后,心情看上去一直还都挺不错的,3月份的时候,她男人就提出了要去停职留薪,打算下海。
要不是有马副厂长那件事,顾父顾母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虽说是停职留薪,下海不成,还能重新回去上班,但就算回去,那也是灰溜溜的回去,以后想要在厂子里升职评优,可要比以前难多了。
但就是因为出了马副厂长这回事儿,顾父顾母虽然也反对儿子停职留薪,但不过两天,就松口同意了,反正那袜厂也不是原来的袜厂了,升职都不靠本事反而靠背景了。
王小兰根本就没反对,她早就劝川子别在袜厂干了,不过下海这事儿她还真没想过,但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成功了最好,但就算失败了也不怕,正好可以让她爸重新给川子找份工作,反正不能在那袜厂继续干下去了。
顾然两岁三个月大的时候,他爸下海了,不过做的生意跟袜子没关系,而是服装生意。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郭川不是去别的厂子里拿货,也不是去别的地方拿货,反而是自己开了间厂子。
当然这厂子的规模实在是小,与其说是工厂,倒不如说是一个小的作坊,只有七八名工人,不是在服装厂退休的老工人,就是在袜厂退休的老工人,反正平均年龄50岁,不过做衣服可是一把好手。
除了厂子以外,顾川还在s市最繁华的街上开了店,厂名和店名都一样,红荣服饰,取自一首古诗: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因为这首古诗,兰花又被称为红荣,之所以被选作工厂和店面的名字,就是因为媳妇王小兰的名字里有一个‘兰’字,不过这名字的寓意就只有他和媳妇知道,所以这只能算私底下秀恩爱,算不得撒狗粮。
第105章 居家男爸爸(九)
家里的钱一直是王小兰管着,在然然七个月大以前,他们两口子也没攒到什么钱,每个月的工资除了付房租以外,不是买吃的了,就是买穿的了,也就是这一年多,开始是小打小闹跟人家以物换物弄点儿好吃的,后来越弄越大,就不是以物换物可以满足的了,所以慢慢的也就攒下了不少钱。
不过,再多的钱也不经花,特别是她男人还铺开了这么大的摊子,厂子、店铺,还有雇用的工人,家里头的存款全都折腾进去了,好在除了她每个月的工资以外,还能低价从供销社弄东西出来卖,不然的话,家里头一点儿存款都没有,每个月还这么大的开支,搁谁都得心慌。
顾父和顾母虽然不管钱,但是他们老两口又不瞎,光瞧着那厂子和店面,就知道肯定往里砸了不少钱,顾母要看孩子、洗衣、做饭走不开,但是顾父就不一样了,儿子投进去这么大的成本,雇人也是要花钱的,他当然还得过去帮帮忙了,最起码可以给儿子省一个人头费。
做衣服这活,顾父干不了,卖衣服这活,顾父一样也干不来,不过可别小瞧老人家,看大门、当电工、维修检查缝纫机器,这些通通都不在话下,作为机械厂的老技术工,老人家还是很有一套的。
有顾父在厂子里看着,顾川是真的放心了不少,他这个厂长除了要出设计图纸和模型成衣以外,还要负责销售,s市有他们自家的店面,不需要找别的销售商,但是在s市之外,市场可大得很,顾川被调到袜厂销售科那段时间,之所以那么积极的去各地出差,就是为了提前把人脉基础打好,到时候自己做起生意来,也能跟人家把线搭上。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各个地方的小商小贩都刚刚才起家,国营厂子的货他们是很难拿到的,而且跟中规中距、样式长期不变的国营产品比起来,红荣出产的衣服首先在样式上都很具有竞争力,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不管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都可以到他们厂里来拿货。
所以厂子建立半年,之前的投资就已经全部回本了,顾川特意去注册了红荣这个商标,不光是服饰,而且还涵盖了珠宝、五金、房地产、食品、鞋子、袜子……反正方方面面几乎都已经注册全了,甭管他日后会不会把摊子铺这么大,但是最起码不会让别人把红荣的商标给借去,在其他领域也不行。
注册商标的事情是顾川私底下办的,没跟父母说,也没跟媳妇商量,这年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商标的概念,甚至很多人对商标也并不看重,哪个厂子生产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样式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