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男主他爸[慢穿]_作者:邈邈一黍(84)

  有钱了就是不一样,以前老二哪会说笑呀,什么时候说话都板板正正的,甚至能不吭声就不吭声,不过这样也好,起码不用担心他在外边吃亏了。

  虽然儿子现在有钱了,也舍得给他花钱,但顾老头却是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吃这么好的东西给他一个糟老头子,总感觉是浪费了,还不如攒下来给孙子呢。

  不过,顾老头这会儿可拗不过自己的二儿子了,每天不是鱼、豆腐、鸡蛋,就是排骨、猪蹄、鸡肉,甚至连吃菜都不是晒好的野菜,而是新鲜的白菜和韭菜,他从一开始都舍不得吃,到最后的尽量吃,不尽量吃不行啊,也不知道老二怎么这么变得这么讲究了,现在居然不吃隔夜的菜,如果当天没有吃完,这小子居然用来喂狗,他就没见过比人吃的更好的狗。

  所以越舍不得,顾老头就越尽量的吃,只有吃进人肚子里,才不算浪费了。

  从年前吃到年后,从腿上刚打上夹板吃到能下地走路,从冬天吃到夏天,反正家里都的伙食就没变差过,不过尽管如此,顾老头从来没跟顾川提过要接济其他几个兄弟的事儿,甚至连老三、老四过年的时候来看他,都不让老二给他们特别重的回礼。

  顾川本来是想着两个弟弟一人20斤粮食、十个鸡蛋、一条腊肉,毕竟年景不好,他们那个房子是怎么盖的大家心里都有数,必然是拉了不少的外债,都是兄弟,能拉一把的时候尽量拉一把。

  不过顾川万万没想到,他爹居然会觉得他给的回礼重了,说哪怕亲兄弟也没有总吃亏的道理。

  得,这事儿顾川当然是听他爹的了,鸡蛋不带了,腊肉也甭带了,连粮食都变成一人15斤,希望能帮着他们少饿几天肚子,等到天气暖和了,只要有心,总能找到点零活干。

  老爹这么给力,顾川也就不用一直这么藏着掖着了,再加上粮店的收益确实不错,所以这半年的时间里,顾川不光把租的那间铺子买下来了,而且还在县城买了一座小院子,打算等儿子上完蒙学以后,就搬到县里去住,所以现在那处院子只能租出去,每个月也能收点租金。

  顾老头已经麻木了,活了这么多年,他才知道,原来钱这么好赚,说买铺子就买了,说买房子就买了,就跟去朝市上买萝卜白菜一样随意,简单到没天理。

  所以三年后,老二说要搬到镇上的时候,顾老头一点儿都没觉得奇怪,反正县城里就有三处房子了,想在哪儿住就能在哪儿住,比县城人都像县城人。

  “我让人给老三、老四捎了口信儿,明天过来聚一聚,后天咱们就直接搬了。”终于要从小院子搬到大院子里去了,顾川高兴之余,还真有点儿不舍。

  “那就让他们来吧,正好去了县城以后,月月得抓周礼他们也没办法参加了,这回过来,也顺便瞧瞧月月。”本来乡下人生了女儿没多少讲究,也就满月的时候,让姥姥家里人过来看看,但老二这不是有钱了嘛,也学会讲究了,又是洗三礼,又是满月酒,周岁的时候还要办抓周礼,把有钱人家的做派全都学上了。

  要他说,那些东西都没用,还不如攒下来给孩子当嫁妆呢,不过这两口子都愿意折腾,那就折腾呗,反正他也算看出来了,这钱从来都不是省出来的,老二会挣钱,更会花钱,但日子过的比其他那几个儿子都强,而且是强的多。

  “就要走了,爹你要不要跟娘再见一面?”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这俩人还相互扶持着过了大半辈子,马上就要搬到县城了,以后还会搬到府城,搬到京城,想要见面就更难了。

  不过说起来,他爹当年可能真的是伤心了,连着三年,都没回过一趟顾家村,而且也不让老三、老四透露自家的住址,以至于不管是李氏,还是老大两口,这三年里居然都没跟他们碰过面。

  顾老头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甚至挺平淡的,说出来的话也是云淡风轻,“不用见了,见了面也没什么好说的。”反正如果死了的话,老三、老四也会给他们报丧的。

  不见就不见吧,顾川也不想跟老大两口子打交道,不过,有些事情就那么巧,还没到明天呢,老三就自己到镇上来,过来给他们报丧的,李氏去了。

  “前段时间过来,怎么没听你说起过娘身体不好?人怎么就突然没了?”就算是两边不来往了,但有老三、老四的,每次相聚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提起那边的情况,老大两口子又生了一个儿子,李氏和大丫从前年起也跟着下地干活的事儿,他们都知道,如果李氏生病的话,老三、老四也会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