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清奇[快穿]_作者:洛大王(66)

2018-10-05 洛大王 快穿文

  景国的迅速衰败是因为吏治严苛,也少不了那些六国遗民背地里暗通款曲兴风作浪。

  真正的统治不止在于肉体上的束缚,还在于思想上的认同。天下所有的百姓只要吃饱穿暖,就会认同统治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无民心,得了天下也保不住。

  “阿萝所言有理,真正推行起来却很有难度……我原以为平定六国,景国儿郎就能回家乡安度余生,如今他们依然要远赴北方抗戎,是寡人之过也。”

  “必然会有一天,异族闻景之名仓惶拜服,不敢来犯。”

  “若有那么一天,阿萝功不可没。”溯光这些年处事愈发暴戾,十分崇尚法家理念,根本听不见那些儒家空道理,如今听阿萝轻轻柔柔三言两语就把天下给平了,又重新起了几分兴致。

  治理国家不应该屈从他个人的偏好,应该推行正确的方法,儒家在百家中数一数二,或许有可取之处。

  溯光还是看不下那些儒家经典,几箱子堆在那里。

  姜萝便用新制的纸一本本抄出来,装订好,放在溯光顺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看在阿萝漂亮的景国小篆上,溯光偶尔也看一看。

  儒家主要讲礼义廉耻,仁政,几乎可以把溯光批判得一无是处,姜萝只挑了一些对溯光来说不刺激的经义,希望他能有所领悟。

  自从景国开始推行相对来说廉价方便的纸,朝都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连诸子百家内部都很少听见有人骂溯光了。

  “只这一项功业,便可留名千秋万代。”

  “这厮虽然残暴了些,为人还算大气。”

  翻看着轻便的书册,几个老狐狸连连称赞,转念又想到这样留名青史的好事落在了溯光头上,又开始不忿。

  那些六国贵族不能参政,不能跑远,整日无所事事,姜萝便建议在景国建立太学、国学、州学,培养人才,六国遗民中不乏有学识渊博之辈,自由任用,一时间也网罗了不少人才。

  溯光让他们幽居在咸阳城,又没给多少银钱,六国贵族想恢复些生活水平,除了教书这样贵气的职业,其他的活计,真心做不来。

  而且一位老师可以携两个子嗣免费入学,不能更划算了。目前景国国都的太学,学费可是很高的,只有那些军功赫赫、家资千贯的人家才能供得起子嗣上学。

  景国不可能有打不完的仗,那时自家晚辈捞不到军功,怎么进入朝廷呢?第一批能在太学毕业的学子由溯光亲自分配职位。

  只这一点,就使无数人拉下脸去太学任职。

  其他国家的国君,会对前朝遗臣给予优待,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新朝最需要人才,有真才实学,再稍微端着一些,新君大多数时候就会许以高位,伴以重用。

  唯有溯光,高傲冷漠,完全将他们这些端着面子的人置之不理。

  不止太学里人才济济,连州学中都有不少隐居的学者重出山门,为景国添砖加瓦。

  溯光虽然面上不显,心里还是很高兴,一回了姜神殿就一个劲儿夸姜萝。

  “阿萝之才,远胜于满殿朝臣。”

  “陛下过誉了。”

  “你啊……”溯光最近忙得头晕眼花,这时候才看见从背面看坐得端正,正面看眼睛却眯着打瞌睡的姜萝。

  “鬼神竟也有打瞌睡的时候,是不是累着你了?”

  “为溯光分忧,虽千万人吾往矣。”姜萝现今可以实体化一整天,除了气息仍然空灵,表面上无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溯光觉得这是好的变化,供奉得更勤了。

  溯光特地成立了一个职司用来搞科研,任用墨家巨子为首,姜萝提供了一些她有印象的东西,如水车、犁,谷物杂交等,有墨家人出手,大部分都弄出了成效。

  墨家人也是要吃饭的,溯光给的酬劳不少。

  而且溯光这些年,推行的政令越来越温和,律法越来越完善,小罪小惩,大罪严究,背地里骂他的人越来越少。

  早年有一波儒家书生在咸阳大骂溯光,其他人都觉得儒家危矣,没想到溯光只淡淡让人把那些人关起来,送进太学,给里面的学子教化。

  学了满脑子诸子百家理念的学子们跃跃欲试,挨个来进行教化,整天絮絮叨叨,张口闭口都是爱国敬君,为君死为君分忧,那些儒家书生被放出来后木木呆呆,很久后才缓和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