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上他们将大宁之事全交给姑姑去办,这也是合理分工。”
“不知姑姑听没听过这么一句民间俚语,叫做狗揽八泡屎,泡泡舔不尽。”
“这话虽是糙了些,甚至难以入耳,可是道理却也讲得清楚,姑姑肯定也听得懂。”
“再说不管是江南案,还是大宁的马场与金矿,每一件都是给朝廷、给陛下办差,我父亲和方麟又怎能瞧着这边功劳也挺大,便全都据为己有,又因着着实忙不过来、再将差事耽误了呢?”
何况肖莹既连出个如何押送郭、蒋二人归京的主意都不曾居功,反而在陛下跟前回禀得明明白白的,将这功劳全给了她容锦绣,这样的性格还真能将金矿之功独吞不成!
“因此上姑姑也别推脱了,只当替我父亲他们分担一些,毕竟他们谁也没有分身之术,随后姑姑要人要物尽管跟我父亲开口,早一日将差事办得了也早一日踏实。”
肖莹这才点头笑道,你说的有理:“既是如此,这差事我便接下了。”
说起来她既是陛下亲领的暗谍,多年以来的差事都以打探消息为主,说白了便是陛下安插在民间的眼线罢了,这身份与三爷、与方大人还不同,手下本也没什么人可用,跟三爷借人使唤是一定的。
那么哪怕这个差事归了她办,她也就是负责拿个大主意,以及上下联络,也免得三爷他们还要分心过来、继而忙得焦头烂额。
而三爷等人若是频繁进宫、也容易令人看出端倪,继而走漏锦衣卫必是接了大案要案的风声,换成她入宫便少了很多令人百般揣摩的根由。
要知道她往日里入宫可都是打了这位娘娘、那位妃嫔召她说话儿的名头,何况她原来也是个宫女,不但大家都是女人,后宫也不能干政。
那么就算有人暗下里嘀咕她是否入宫太过频繁,顶多也是嫉羡她不做宫女后依然颇受娘娘们喜爱器重罢了,还能真猜疑到源头不成?
……锦绣既是越发无事一身轻,随后的几日便差人缓缓将她娘的行装打点起来。
只因她父亲回来后,她娘虽与她二伯父立刻又回了青果胡同,这两人也是早就得了陛下默许、允他们就此归隐。
这也预示着她娘与容秩二人离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锦绣虽是个做女儿的,却也难免有了种要嫁女的心情,日日只嫌她能给她娘准备的东西不够多,生怕她娘跟着容秩到了乡下后,桩桩件件都不够凑手。
说起来锦绣自打回了容府后,手中倒也攒了些银子。
一来她的月例本就不少,二来容程隔三差五也会私下贴补她,每次还都不是小数,说是贴补倒不如是帮她积攒私房钱。
这就更别说华贞总给她添置东西,譬如各色首饰钗环,各种皮毛绸缎,还别算那些日常用的小零碎儿,多得甚至三五年内也不用她动用银两去购置。
这几日锦绣也便将自己能拿出的银钱算了算,早早就给她娘备下了两千五百两银票。
而她那位二伯父既是还活着,虽说二房还有嗣子洪哥儿在,看似这容府即便要分家,二房那一份儿也是洪哥儿的,她父亲也早就另有安排,绝不会叫她二伯父吃了亏就是。
可她娘与容秩既叫归隐,那就不是深山老林里也不差多少了。
那么哪怕锦绣再能替她娘备些银两傍身,那穷乡僻壤里哪有什么集市,集市上的东西又哪里会琳琅满目?
这再换句话说呢,就算她娘有着家财万贯,有些东西也是千金难买。
锦绣也便写满了一张单子,又写了一张,那单子在她桌上也便越摞越厚,只盼着下人按着单子采买回来后,这些东西能供上她娘一辈子的使用才好。
正文 第四百六十五章皇权为大
怎知却也就在锦绣耐心的整理这些单子、只怕一不小心遗漏了什么之时,清早又进了宫的肖莹回来了,进了馨园也不需旁人回禀,便脚步分外沉重的、一路进了锦绣的西次间。
锦绣闻声便抬了头,随即也就发现肖姑姑的脸色不大好看,这神色竟比对方方才那脚步声还要沉重几分。
她就难免有些惊疑,又有些害怕,只因她一向很难瞧见肖姑姑这样的神色,更多的都是胸有成竹,再不然也是怒极之后的淡淡冷笑罢了。
“姑姑这是怎么了?”锦绣一边给肖莹挪了把椅子,一边小心翼翼的问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