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蔷忧心道:“可一切都只是推断,我们依然没有证据。”
云宣的语气笃定:“证据就在这深山之中。”
明白他的意思,苏蔷蹙眉道:“那两个小僧人吗?只怕凶多吉少。”
“他那样的人,一定不会留下活口,想来是将他所犯下的罪行栽赃到了他们身上,这才让青林寺有所顾忌,从而对他们的失踪缄口不言,”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经过的几个僧人,云宣道,“看来,还是要找慧能大师好好聊一聊。”
苏蔷点了点头,有些迟疑道:“可就算找到了他们,也不一定能替沈熙沉冤昭雪。”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有些事情无需太过计较,到时自有定数。”知道她所言的确是事实,即便找到了那两个小僧人那真凶也有可能推脱得一干二净,云宣默了一默,劝她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人自有恶报,既是天理昭彰,即便是老天也会帮忙的。”
勉强笑了笑,但不知为何,苏蔷总觉得好像还是遗漏了什么。
窗外有风来,刮得桌案上的经书哗哗作响,像是有不甘的控诉一般。
第60章 鹊桥归路(十五)真凶
虽然山路泥泞, 但他们还是连夜从青林寺赶回京城,只是下山不久便在路上遭人拦截。
纵然那些人身穿黑衣蒙了半面,口中还喊着“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贼话,但显然绝非一般的山贼这么简单。
这条乃是从青林寺回京的唯一道路, 而青林寺的香客不乏高官显贵,所以官府早已将附近的山贼盗匪收罗得一干二净,无人敢在这条路上随意撒野。更何况, 那些人的目的显然不是劫财, 反而叫嚣着要将他们劫到山上。
云宣并未与他们废话,交代吴蓬护好车上的她们后掠身而去。
他解决得很利落, 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以一己之力伤了大半后将贼首打昏, 扔在了马车外的驾座上继续上路。
到了京城时, 城门已然紧闭。
“轻衣司云宣奉皇上之命出城办案, 劳烦守城将领立刻打开城门。”
云宣雄浑有力的声音回响在城门之外, 清晰而透彻。
但城楼上的守军虽说前去禀告, 却是一去不回。
等了近一刻钟, 无人露面交涉, 更无人替他们打开城门。马车内的苏蔷不由轻叹, 看来今夜不想让他们回城的大有人在, 只是不知道云宣该如何应付。
跃下马车, 云宣向前几步,抬眼看向城楼,字字铿锵:“告诉你们卢敏将军, 不要忘了他不仅曾与丞相在沙场上出生入死,还是沈公的得意门生。锦绣前程固然重要,但福祸本相依,有人能让他一步登天,也有人能将他摔下深渊,请他最好三思而行。”
城楼内仍是一片寂静,还是没有人回应。
但云宣镇定自若并不着急,在出城前他便打听到今夜守门的将领是卢敏,曾与向东灼征战沙场,亦是太子一党,但很少人知道他在入仕时曾受过沈公举荐,所以自认为他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沈熙被问罪。
果不其然,片刻后,城门缓缓而开,他侧身上车,赶着马车进了城门,奇怪的是却不见开门兵士的半点踪影。
马车徐徐向前,他心下一动,侧头向身后的城楼看去,只见有个人影若隐若现地穿梭在城楼上挺直站立的兵士之间,身手利落,像是在为他们解穴。
衣袂轻飘,隐隐地透着洒脱,那个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如同鬼魅一般飘忽不定,于云宣来说再也熟悉不过。
能于悄无声息间控制住城门,并且连解个穴道都如此潇洒的,整个江湖上除了鬼影崔羽明,还能有谁。
收回目光,无声轻笑一声,云宣驾着马车迅速离去。
进城时已近子时了,依着施伯的说法,张庆与白秋自晨时出门后便再也没有回来,应该是大理寺还在连夜审理案子。
云宣取了从元福客栈得来的物证,出门时却听见了哒哒的马蹄声由近而远,而吴蓬站在院门口独自向外张望。
不见苏蔷与璇儿的踪影,他心下一惊,慌忙掠了出去,只见一匹马载着两个人在夜色中渐行渐远,马蹄声声,惊了安谧的夜色。
隐隐觉得那马上人有些眼熟,云宣问身旁有些发怔的吴蓬道:“怎么回事?”
吴蓬神思回转,道:“我也不知道,将军刚进去,苏姑姑便低声与璇儿姑娘说了几句话,然后就交代我转告将军,她们要去沈家一趟,请将军先去大理寺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