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睿王智勇双全,的确有帝王之才,若由他主导江山,天下也会昌盛繁荣,但太子仁厚,一旦登基定然会成为一代明君,于国于民也未免不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无论谁做皇帝,都不可能做到治下的一角一落都毫无弊端,睿王虽然行事果断英明,但城府太深且不择手段,很容易推行酷刑暴力,而太子虽然宽厚仁慈,但极易轻信他人又太过多疑,难免会亲小人远贤臣,都有利弊。
所以,归根结底,其实于天下百姓而言,只要不是遇到昏庸至亡国的暴君,昏君,谁为储君谁做皇帝根本不重要,他们求的不过是一个安宁的日子而已。若是在逸王退场后,太子再无后顾之忧,在皇帝百年后又能顺利登上帝位,那天下和则天下兴,大周至少不会再发生因为帝位之争而引发的血流成河的惨案。
入宫并没有多长时间,虽然只是身在深宫,但她却已经见过太多因为帝位而无辜送命的宫人甚至是妃嫔,她从心底不希望那样的事情再发生。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觉得既然太子也能成为一位明君,那为何还要为了帮睿王实现他自己的私心而害得天下和后宫都不安生,但你可曾想过,太子虽然性情仁厚,但其实却并不适合帝王之位。”向之瑜的语气突然充满了傲然之情,声音也扬高了几分,“真正的英雄帝王,是需要野心和抱负,是应该杀伐果断有担当有气魄的,若大周交到太子手中,那即便等到他百年之后,那时的大周依然还是如今的大周,可若是睿王殿下得了这天下江山,那他治下的大周将从此登峰造极,将是一个与此时今日全然不同且只会更好的大周,你身为大周子民,难道就不期待更好的日子吗?”
她情绪激昂,似乎已经看到了睿王在帝王之位上大展宏图之志,将大周治理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且强大的国度。
她的话极富感染力,即便是苏蔷,也有那么片刻被她方才的话所打动。
可是,她还保留着几分冷静,并没有忘记或是打消自己之前的顾虑。
“其实,我无需与你多言的,如今大势已定,这些年来太子所有的公务几乎都是睿王在一手处理,他凡事都听殿下的意见,也不得不听从殿下的意思,所以若是没了殿下的支持,他不过空有太子虚名而已,即便你不愿意,大事也可成。”沉默了片刻后,向之瑜平静了几分,又道,“我之所以如此劝你,是想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肯助殿下一臂之力,后宫或许还能少些风波少死几个人,这样的结果不正是你所期待的吗?”
余光又瞥到石案上的那一纸认罪书,苏蔷突然想起了什么。
是了,向之瑜突然在今晚来找她,必定不仅仅是因为她在收到欧阳默自尽的消息和得到他的认罪书后迫不及待地想打击自己,而是因为更重要的事。
那便是她也将目光转向了许诺和与她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婿相会于万福宫的秘密,她想让自己借着这件事使东宫和逸王两败俱伤,所以必须在那件事开始被调查前见自己一面并劝自己从此以睿王为尊。
苏蔷虽然并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谋略方面东宫的确无法与睿王相提并论,但她却还是无法下定决心,只好推辞道:“奴婢只是一介宫婢,何德何能,只怕要辜负睿王妃的一番苦心了。”
“我方才所说的,你都能做到。”向之瑜却低眉一笑,又道,“而且,你还能做得更多,比如让云宣也能接受睿王殿下的雄心壮志。”
原来如此,她还希望自己能劝服云宣也从此以睿王马首是瞻。
云宣虽然与睿王既是君臣又是战友,但他性子耿直,定然不会认同睿王所为,而向之瑜认为能劝服他的只有她,毕竟他掌管着轻衣卫,又在朝堂颇有声望,若一旦睿王真正开始与太子相争,而他却站在太子那边,那睿王自然会多些麻烦。
如今东宫和逸王两方已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若是睿王将这件事利用得当,的确能够做到坐收渔翁之利,但他需要的不仅是自己的出手相助,更重要的是必须得到云宣的认可与支持。
苏蔷心下叹息,太子应该没有想到,他对睿王的毫无保留竟会有一日成为睿王攻击自己的武器吧。
“我从小便与云宣相识,对他再也了解不过,他性情倔强,一旦认定了什么事便再也不会轻易改变主意,比如他对你动了心,便会将我彻底拒之于千里之外,”向之瑜语气平静地道,“再比如,他已经认定了太子便是最合适的帝王人选,便不会轻易改投他人为主。可是,于他而言,这样的脾性对他在朝堂上的锦绣前程没有半分好处。虽然我并不愿意承认,但也知道这世间若是有人能劝他放弃东宫改拜睿王府,那个人便是你无疑,所以我希望你能借着这几日好好劝一劝他。毕竟大势已定,若他执意与睿王殿下作对,那一旦殿下登上龙椅,他不仅会丢了大好前程,而且很可能还会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