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庶后_作者:蓝蝶入梦来(221)

  “我知道了,主子!”

  闻言,冷早早将目光转向身旁易了容的男人,“莫子夜,你查到了吗?”

  闻言,莫子夜神色一顿,开口说道:“我让明浩去查了,当夜的更夫被贯穿了喉咙,一击致命,现在没有其他线索!”

  贯穿喉咙?

  一击致命?

  冷弯弯转头看向夜泽,沉声问道:“你明白了吗?”

  夜泽紫眸里闪过一丝精光,点头,“明白!”

  语罢,他迅速消失。看着所有人,冷弯弯沉声对几个长辈说道:“我先回宫了,韩伯伯,将军爹爹就麻烦您了!”

  “我知道,丫头!”

  “……”

  【蓝蝶小课堂:

  禁足:

  禁止外出。指佛教僧尼坐夏(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避免灾祸或因过失受罚而不得外出。

  宋?吴自牧《梦粱录僧寺结制》:“四月十五日结制,谓之‘结夏’……盖孟夏望日,乃法王禁足、释子护生之日,自此有九十日,可以安单辨道。”

  送棺骨:

  埋藏亲人的遗体:既夕礼

  丧礼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通过小敛、大敛等方式将遗体处理后装入棺柩。丧礼后半部分的主题则是将棺柩安葬。

  《说文解字》云:"葬者,藏也。"葬的目的是掩藏尸体。远古时代没有墓葬制度,人们通常亲人遗体弃置野外,再用薪草掩盖,《说文解字》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故人持弓,会敺禽也。"由于亲人的遗体每每为鸷禽猛兽撕咬,子女内心不忍,于是守在遗体旁,用弹弓驱赶鸟兽。相传到黄帝时开始使用棺椁,将遗体深埋,入土为安,体现了文明的演进。

  《既夕礼》经文的第一句是"既夕哭",古人好取开头两字作为篇名,所以将丧礼下篇名之为"既夕"。"既"是已经,既夕哭是夕哭之后。大敛之后,丧家朝夕哭于殡。到葬前二日的夕哭之后,丧家开始安排落葬事宜。

  一、殡后居丧

  大敛成殡之后,丧主哀毁无容,居住在门外倚墙搭建的丧庐中,晚上寝卧在草席上,用土块作枕头,首绖和腰绖都不解下。时刻想念着逝去的亲人,悲之所至就号哭,昼夜都没有定时,与丧事无关的话不说。

  二、启殡

  古代因身份尊卑的不同,庙数有其等差: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士的二庙是指父庙(或称祢庙、考庙)和祖庙。

  士有上士和下士之别,庙制也就不同,上士父与祖各有一庙,下士则是父、祖同庙,称为祖庙。因此,下士朝庙一天就可以完成,而上士则要先朝祢庙、次日再朝祖庙,两天才能完成。

  《既夕礼》是下士的丧礼,所以丧家在落葬前两天的夕哭之后开始安排葬事,次日朝祖,再次日安葬。如果是上士,则要在落葬前三天的夕哭之后开始安排葬事,中间空出两天朝父庙和祖庙。

  三、朝祖

  将灵柩从殡宫迁往祖庙,用的是一种称为"輁轴"的器具。輁轴的样子略如长方形的木框,但前后各有一根可以滚动的轴。迁柩的队伍,将插有铭旌的"重"作为前导安排在最前面,接着是祭品、烛炬、灵柩,接着又是烛炬,最后是丧主及其亲属。

  四、装饰柩车。

  于是将堂上的灵柩装载到庭中的柩车上,丧主哭踊。灵柩束缚完毕,有司将方才设在堂上的奠移到灵柩之西陈设,用巾覆盖,然后装饰柩车。

  五、陈明器

  明器是指随葬的器物,所以古人说是"藏器",后世又称为"冥器"。明器不是实用的器物,因而做工粗恶,《礼记檀弓》说是"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虡",竹器、瓦器都无法使用,木器做得不平整,琴瑟和竽笙没有宫商之音,钟磬无法悬挂。

  六、祖奠

  古人出行,有祭祀路神的习惯,《左传》昭公七年,鲁昭公将要前往楚国,"梦襄公祖",梦见鲁襄公为他"祖",就是祭祀道路之神。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文献,例如《诗经大雅韩奕》的"韩侯出祖"、《诗经大雅烝民》的"仲山甫出祖"中的"祖",都是指路神。】

  第115章连夜灭门

  “娘娘,您说皇后是不是被刺激疯了?”紫月跪在榻边为傅嫣捏着腿,想到这几日紧闭大门的凤仪宫,不禁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