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四爷,二饼福晋_作者:元月月半(432)

2018-09-26 元月月半 清穿

  此次招贤,胤禛本打算招十来个人,然而得这么一大笔钱,如果不做点事实,便违背了胤禛赚钱的初衷。所以,他令人快马加鞭,把在京城附近流传的消息传到大江南北,人员从十人扩至到三十。

  十多天后,分别在江南某城游历的两人同时得到这一消息,其中涉及到太子和户部,户部?两人想到四阿哥。

  前往西洋的船已回来,即便不知道赚多少钱,而那些商号的大当家第二天便携重礼去四阿哥府上,因四福晋有孕需要静养,这些人没见到四阿哥,也给外界一信息——赚很多。

  西洋之行,有点背景的人都知道,这是四阿哥出府办事后和太子的第一次合作,如此成功,两人立马去收拾行李——机会来了!

  ☆、第167章 胤禛的计划

  户部选才的试题由康熙和胤禛共同拟出,让小安子把题目交给户部侍郎,胤禛便不管了。

  太子当时也在乾清宫,好奇问他,“你不担任主考官?”

  “招几个人而已,用不着我出面。”他把什么事都做好了,要属官何用。胤禛让小太监搬张椅子,在太子旁边坐下,“汗阿玛打算怎么安排胤祚、胤祐和胤禩。”

  儿子太多,康熙近几年犯愁的次数越来越多。

  胤祺初冬成亲,紧接着内务府要修建六、七、八三位皇子的府邸,去年选秀时,本该为胤祚选出嫡福晋,康熙却故意忘记六阿哥当时已十五岁。

  后来贵妃找他,康熙故作恍然,“胤祚这么大了?每天跟在老四后面,朕还当他跟小八一样大。”

  钮钴禄贵妃并不知道内务府办好五阿哥的婚事,再拿出六、七、八三位皇子的安家费,已无力再操办六阿哥的婚事。皇上这样讲,贵妃娘娘能说什么,只能看着养子变成大龄未婚男青年。

  其实康熙也不想,如果去年给胤祚指婚,他把胤祚的成亲日子往后推,也只能推到明年。一想到明年三个儿子前后脚出宫,为他们建好府邸还得给他们十万两,康熙就想逮着胤禛削一顿。

  当初大阿哥出宫时,胤禛别嚷嚷着十万两安家费不包括修建府邸,内务府也不需要出这么多钱。他不偷偷把内务府的银钱弄去西洋,康熙也不会见着银子眼冒绿光。

  即便现在内务府有钱,康熙一想到后年选秀时得给四个儿子指婚,两年之内办四桩婚事,头发又白几根,每天锦衣玉食,他看起来比他大一岁的裕亲王年长……康熙又开始愁,“朕还没想好。”

  这是大实话。

  八阿哥一丁点大的时候就要替父分忧,康熙很欣慰,同时也注意到八儿子是个人才,处事手腕和太子有一比。为此康熙让四阿哥跟弟弟学学,被四阿哥一句,“小八是我教大的,学什么?”问哑了。

  儿子们有才,便不能随便把他们扔进六部从基层做起,若让他们像胤禛那般上来就是二品大员,三个儿子在朝中威望不足以压制下层官员。

  康熙问,“老四有什么好主意?”

  胤禛道,“让小八跟着儿臣。”

  据四爷多年观察,老八是弟弟们中最聪明,最圆滑的,他若不是前世经常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早不知道被八阿哥绕坑里多少次了。也难怪历史书上太子被废时,满朝威武支持出身低微的八阿哥上位,放弃身份仅次于太子,只知道闷头干活的四皇子。

  这般能人,胤禛放在眼皮子底下才放心。不是想就近监视八阿哥,四爷心里没这么阴暗,而是怕八阿哥出宫居住后,遇到的人多了,心思变复杂,以后走歪了。

  康熙:“继续说。”

  胤禛:“七弟性格温和,不喜交际,儿臣打算在京郊建一处养老院和一处孤儿院,由七弟监管。儿子曾问过七弟,他以后想做什么,七弟说话时有点自卑。”

  “自卑?”太子难以想象,“他一个皇子,自卑什么?”

  胤禛轻咳一声,“事先声明七弟说的,不是我讲的。胤祐说他武功不如大哥,文采不如三哥,智商不如四哥——”

  “不要脸。”康熙嘀咕一句。

  胤禛装作没听见,“情商不如八弟,身高不如比他小的十弟,讨喜不如十三弟和十四弟,他——”

  “这也能比?”太子爷也是醉了,“七弟怎么没提孤?”

  胤禛:“他觉得二哥样样都好,跟兄弟们比起来,他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