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家日常_作者:曲流水(88)

2018-09-24 曲流水 种田文

  因为宅基地大,大家不可能把全部的地都盖满房子,加上有穆家的榜样,村民们纷纷在前院围起了篱笆墙,现在外人如果进入清溪村,就会发现大家的房子排得还算整齐,再对着后面起伏的青山,整个画面看起来赏心悦目。

  早在几个月前,整个村就开始大肆种植各种各样的树木,等这些树长大,穆子期觉得那时的村庄会更加好看。

  “来了来了。”篱笆后面传来刘延舟的声音,没有让他们久等,过了一会儿,对方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和袁三郎是同样的打扮,身上的衣裳破破烂烂的。

  三人一起往山上走去,刘延舟好奇地看了一眼袁三郎,忍不住问道:“我听说你也去报名入学了,你家人肯吗?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你去上学,你家的活谁干啊?”

  穆子期暗暗翻翻白眼,恨不得戳他一下。就算村里人都知道袁家不重视二儿子和三儿子,你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说出来吧?

  “我……我……我二哥说他来干,我下学回家也能帮忙,早上和傍晚还有时间干活的。”袁三郎走在穆子期身边,拳头紧了紧,突然转过来问道,“子期,上学后如果我有什么不会的,我能不能向你请教?”

  穆子期怔了怔,很快反应过来,点头道:“当然可以。”

  他想了想,颇为好奇地问起,“听说你爹以前是童生,那你应该识字,有点底子才对啊。”只要是识字的,现在就算再次入学,应该能很快适应,老师教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我爹那时忙着读书没空教我,他只教了大哥和四弟,说四弟比我聪明多了。”袁三郎的语气有些不易察觉的羡慕,“我是不识字的,这次要不是二哥坚持,家里定不会让我读书。对了,我名字叫袁叔兴。”

  “那你家其他兄弟是不是叫袁伯兴、袁仲兴、袁季兴?”穆子期脱口而出。定居清溪村几个月了,村民们的大名除非是户主,要不然很难让人知道,甚至大部分的小孩根本就没有大名。

  这次要读书,穆子期发现有几个是临时去请村长起的名字。

  “你怎么知道?”袁叔兴很是惊讶。

  “你们按照排行来取名,能猜得出来。”穆子期暗自摇摇头,看来袁叔兴真的没受过什么教育,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提出要读书,自己还是很高兴的,以后能帮的话肯定会帮。

  “刘二哥,你和袁三哥同龄,他去读书,你怎么就不肯去呢?明明有这么好的机会。”穆子期老话长谈,这是刘延知请他帮忙劝说的,“就算你想从军也要等你满十六岁,而且你大哥应该会走这一条路,你们家还有妹妹在家,不可能两个都去军队,这样一算的话,留在家里守着的人肯定是你。”

  “别人想读都没法读,偏你不肯去,这世上有个大哥肯供你读书真的很好了。”穆子期感叹,真心实意的,“你看村里瘤子叔的儿子毛田宝,经过饥荒,他家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我看他们是有能力供人读书的,可瘤子叔就是不肯,真让人觉得不可理解。”

  那毛田宝实在是想入学,还偷偷去求了郝村长帮忙。郝村长对教育这一块非常热心和看重,专门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去劝说毛瘤子,可对方硬是不肯同意。

  “我这不是觉得年纪大了吗?”许久,刘延舟终于憋出一句。

  “我们一样年纪,我不怕,年纪大点不算算什么,我怕的是没机会去改变。”穆子期还未说话,袁叔兴就回答道,“你看子期,他的年纪最小,可因为懂得多,谁也不敢小看。”

  袁叔兴没说的是,每次看到穆子期和那些大人打交道,对方的言行举止总让自己觉得自卑,而且穆子期懂得的知识真多,前不久村里有小孩溺水,他还能根据书上的知识给孩子吹气,最后竟然把被别人判断要准备后事的孩子给救回来了。

  加上他平时帮人写信,现在村里的人谁不夸他?小小年纪就能撑起一个家。

  “让我再想想。”刘延舟有些烦躁地摸摸刀柄,真不想去跟一帮小屁孩念书啊。

  穆子期也不理他,见走到地方了,就一人分一个方向,自己率先爬上松树,挥刀把树枝给砍下。他们这里的山上大都是长着松树、不知名的大树和一些矮小的灌木丛,平时砍柴是不可能把整棵大树砍下来的,毕竟这些大树可以用来做家具,如果用来烧火的话,实在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