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此时已然成了先生门下的一位得力助手,先生曾说要举荐他到吏部任官,张生婉拒了,他自认脾性不适官场,反而是先生门下更能自在。
这一场山雨袭来,张生身处其间,更能够感受到。
先生折子一本一本上,往往挑灯至深夜,天子也一力支持先生,新.法一条条地实施下去。
而相应的,关于澹台京的骂声也越来越多,渐渐地甚至盖过了他助皇帝夺得江山,平定皇帝即位初年叛乱的功劳,甚至还有权贵直接上门来请求撤回新政。
先生的话越来越少了,但是相对的,折子越堆越高,先生彻夜不眠已经是常态了,幕僚门客们都动了起来,但是人手不够,完全不够,先生无奈之下,提拔了不少人为他所用。
张生一次路过,就见得一门生于先生据理力争,“此人乃奸邪小人,先生用不得!”
澹台京叹息一声,看着窗外,“京已无人可用。”
张生想是啊,朝堂之上,还有几个人为先生所用的呢?
纵是利民良策,也难免不敌私心为重,满朝清贵,不过寥寥几人愿意支持罢了。
幸而陛下引先生为知己,始终坚持支持着先生。
张生有一次忍不住问先生:为何如此急?
新.法太多,太快了,施行下去又太急,成效并不如他们一开始设想的好。
先生只是说,时间不够了。
张生直到十年后,才明白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十一年,帝崩,新帝即位。
帝临崩前召丞相,有三事相托——
一则辅佐新帝,二则赐尚方宝剑,三则必收复河隍。
帝五年之时,错失河隍,一直无法收复,临终前依旧念念不忘。
“京必不负陛下嘱托。”
新帝即位,澹台京成为了托孤大臣,重权在握,对于新法依旧强力推行。
然此时新政推行过半,小有成效,此时反对的声音才变小了。
然而渐渐地,新帝对于先生就多了些猜忌,加上身边小人鼓动,多次试探先生。
先生知陛下猜忌,渐渐放慢了步伐,放弃了许多权利。
帝王猜忌如何能够打消呢?
先生只着手于巩固新.政,再也没有新的动作,与陛下的关系倒是缓和了些。
就在张生以为局势一片大好之时,先生病倒了。
新帝即位,四方蠢蠢欲动,先生一力辅佐新帝,加上推行新.政,往往夜以继日,汤药时常是备着的,只是进来忧思过重,才病倒了的。
先生正在病中,张生不曾想,不过一朝的时间陛下便直接提拔了新臣上位,而那新臣,不正是先生亲手提拔上来的?
新帝提拔了新臣,让他代为处理变法事宜。
先生无法上朝,偶有清醒的时候,不到一时,又昏睡过去。
太医一波一波来,先生病稍微好些了,再起来的时候,便叫孑遗将折子送来。
孑遗呐呐无语,好久才说出一句,“先生没有折子了。”
先生才恍然问道,“何事?”
孑遗道,“陛下提拔了陈大人,现代您行丞相之职。”
先生道,“明日上朝……”
孑遗不忍心道,“先生,陛下让您好好养病,不用上朝了。”
先生久久无话。
第114章 有匪君子下100%
张生看着都不忍心, 然朝堂风云变幻, 天子心意难测, 谁又能说得清呢?只是那陈大人着实狼心狗肺,本就是先生一手提拔上来的,竟然做出这等事来?
先生的病终于好了些, 有时间就和张生对弈, 张生看见先生深神态不似忧心, 才松了口气。
两人这般你来我往, 就仿佛将外面的风雨挡在外面了。
张生问先生可有何打算?
先生道, 随他去罢,总归朝堂前浪逐后浪, 他也是时候歇一歇了。
张生却知道先生并没有那么淡然,新政尚未成功,收复河隍的事宜方准备到一半,叫他如何放得下心来?
先生门客众多, 策划着兴复,将这不仁不义的陈大人拉下位来, 然不到几天的时间,这陈大人直接获罪入狱,而另一位早就享有盛名,却常年与先生不和的徐进替上来了。
这一回,却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先生知道后,叹息一声,没有再多说些什么了。
然而那徐进掌权, 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新.法,所有已行的、未行的、正在行的新.法一概废除,不顾朝堂之上众人劝阻,一意孤行,甚至连部署多年的收复河隍的事宜都通通废除。新.法二十余年,废除不过朝夕之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