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现世安稳_作者:风清月华(79)

  李大妹纳闷:“这是有啥子事?这么急,一大早上就喊你们去开会。”

  穆达山也疑惑,不过还是进屋拿出本子、笔,说道:“去了就找到了。我先走了,一会儿吃饭的时候我没回来,你们就先吃,给我留起就可以了。”

  两老的声音有些大,萧清韫在屋里听到,她心里估计跟总理去世有关,就出了屋,喊了声:“爸,妈。”

  她声音有些湿意,带着鼻音,一听就刚哭过。

  李大妹听出来了,急道:“清韫,有啥子事撒?囊凯哭了?”

  穆达山也停住脚步,关心地看向萧清韫。

  萧清韫知道两老误会了,吸了一下鼻子,说道:“妈,爸,我莫事,就是......刚才听广播,里面说......总理去世了!估计队里喊爸他们去开会就是说这个。”

  “啥子?!”穆达山和李大妹不敢置信地大声叫道。

  穆达山声音有些颤抖:“清韫,你说......总理去世了?!”显然有些不想相信。

  萧清韫也不想相信,但这是真的,点头道:“对,总理在昨天早上因病去世了。”

  院坝里一时寂静无声,包括刚出来听到这个消息的穆卫国、穆卫民和赵小雨。每个人眼眶都发红,脸上是真切的悲痛。

  过了片刻,穆达山抹了一把脸,声音沙哑地说道:“我先走了。”然后迈着沉重的脚步朝着大队办公室走去。

  7点半左右,队里的喇叭再次响起,这次喊喇叭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噎,内容,果然是总理去世的消息。

  从这一天起,接下来的七七四十九天的时间里,队里都一片沉静。

  穆家坪的人很信“烧七”,虽然现在不能明目张胆地点香烧纸,虽然不能亲自去送总理最后一程,但穆家坪的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祭奠着这位令人爱戴的总理——真心的哀悼,没有争吵,把喜事推迟......

  就连杨美丽在农历二月十六,也就是阳历3月16日这天,终于生下了她心心念念的儿子——穆青书,而穆家没有办“洗三”,杨美丽都没有闹,只抱怨几句她的宝贝儿子吃亏了。

  看,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他们可能贫穷,可能愚昧,但却有着最真挚的感情,最质朴的心。

  “七七”过后,队里总算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在此期间,萧清韫分别收到过萧斌和穆卫军的各两封信。

  不知道什么原因,萧斌的信也变成了一月一封。信封里,一如既往的寄了票和钱。不过票没有了粮食票,只有布料和副产品的票。钱更是变成了每个月30元,基本赶上一个普通工人一月工资了。

  信里的内容也稍微变了一些,除了嘱咐她想要上学了就联系他,更是叮嘱她受了委屈不要忍着,一定要给他说。最后照例是希望她多跟他联系。

  萧清韫看着信,再看那些票和钱,心里五味杂粮,不过到底还是没有回信。不说其他,笔迹就是个大问题。就连穆小佳都无意中说过她写的字变了,当时萧清韫真是吓出来一身冷汗。

  穆卫军没见过“她”以前的字,所以不知道。而没有深交的穆小佳都看出她笔迹变了,更不用说对女儿了解很深的萧斌了。虽然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想到是换了个灵魂这样的原因,但萧清韫觉得还是谨慎为好。所以现在萧清韫正在照着记忆努力融合两者的字体,以后就算说是练了另一种字体的原因,笔迹也是有迹可循的。

  而穆卫军的信里,果然提到了暂时不能随军,但没有细说。剩下的几大篇信纸都是一些日常琐事和想萧清韫的话。从中不难看出对萧清韫暂时不能随军的遗憾。

  尽管萧清韫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点遗憾,不过还是回信安慰了穆卫军,并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写进了信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三月的最后一天,午饭后,萧清韫还没到上课的时间,正帮着李大妹、赵小雨一起筛米里面的糠,挑各种豆子里面的小石子。乔怀念、杨幼功和韩思云三人就一起来了穆家。

  萧清韫有些惊讶。现在的人们还是比较保守的,为了避嫌,萧清韫一般只是有时给几人拿一些东西的时候才去知青点,而三人也从没来过穆家,这次竟然一起来找她。

  “你们有啥事?”萧清韫不客气地问道。

  “看看,看看,这是啥态度?莫事我们就不能来找你撒?”韩思云怪叫,又装着委屈地朝一旁的李大妹喊道:“李孃,你看清韫这样子哟,这是不欢迎我们来你们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