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情况下,让他辞了这里的夫子之职转而回到乡下,对他来说是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就算他为了家乡能够同意,他的家人也不会同意的。
唉,他老了,现在就是个俗人,再也没有读书人的清高了。
乔夫子叹了口气,带着惭愧的心情对杨石峰说道:“小兄弟,谢谢你们看得起老夫,但是老夫在这里待了多年都习惯了,我的家人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再搬回村里我们恐怕适应不了,你们还是再去另寻他人吧。”
乔夫子会拒绝杨石峰一点也不意外,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是会拒绝的,毕竟镇上的条件不是村里能比得上的。
幸好十一将学堂建得那般好,让他有说服乔夫子的资本。
杨石峰朝乔父子拱了拱手,道:“夫子,晚辈知道您的顾虑,村子里的条件的确不怎么好,出来一趟也艰难,放弃镇上的生活回村里的确很强人所难。但是,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当初我们在建学堂的时候,特意在学堂后面建了个很宽敞的院子,就是给夫子一家住的,里面的装修布置绝不比镇上的客栈差,就是希望夫子可以住的舒服点。”
乔夫子微微睁大眼睛,心里满是惊讶。他没想到学堂还给夫子建了屋子,而且不比客栈差?那环境还是不差的。
乔夫子想起他家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是学堂分给夫子们住的教舍,面积很小,只有两间房,家具什么的都是别人不要的旧家具,一家人就挤在狭小的屋子里过了这么些年。他也不想这么挤,但是镇上一个院子太贵了,他家里还有孩子在读书,费钱的很,他实在是买不起院子,就连租都负担不起,只能挤在这里。眼看孩子们都大了,到了娶妻生子的时候,他媳妇天天愁得睡不着觉。
如果现在能有充足的地方住,那烦恼就解决了。
乔夫子的心动了动。
杨石峰将乔夫子的神色看在眼里,继续不动声色地说道:“还有,我知道村里到镇上不方便,要买个什么都麻烦,但是现在我家开了个杂货铺子,什么东西都有,不需要再去镇上买卖东西了,现在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是到我家买卖东西的,生活还算方便,夫子也不必担心要买什么买不着的问题了。”
乔夫子这下是又惊了,连铺子都有了?
杨石峰顿了顿,说出最后一点:“而且夫子,村里人虽然没什么钱,但孩子的束脩还是会给的,我家也有个小儿要上课,我和我夫人每年会给夫子交一两银子的束脩钱,至于其他孩子,每人每年交三百文钱的束脩。”
乔夫子眨了眨眼,在心里迅速算了一下:十里八村至少有几百个孩子,就算只有三十个孩子念书,那么一年至少可以拿十两银子。这个数字让乔夫子惊了一下,要知道,他现在在镇上教书,每年也就只有八两银子的钱,而且镇上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真正存下来的钱寥寥无几。
但去村里就不一样了,村里有地,什么都能自己种,到时候花钱的地方就少了,存下来的就多了,也就有钱给孩子们娶妻了。
这下,乔夫子更是心动了。
但这是件大事,他一时半会下不了决定,还是要跟家里的老妻和孩子们商量商量才好。
“小兄弟,这事情毕竟不是小事,我得考虑考虑,老夫一时也不能答应你啊。”
杨石峰笑笑,道:“这是当然的,这么大的事情当然需要好好考虑,也要和家人商量商量。这样吧,不知道乔夫子有没有兴趣去村里的学堂看一看,说不定夫子去看一看就能有决断了呢。如果夫子愿意的话,晚辈明天可以过来接你过去。”
乔夫子抬了抬眼,对这个提议很心动,他想去看看这个学堂到底是什么样的。
想了半晌,乔夫子点了点头,“那老夫就去看看,麻烦小兄弟你明天来接我一趟了。”
“不麻烦,那就这么说定了,晚辈明天一早就来接您。”
....................
杨石峰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大家都吃过晚饭洗漱好准备睡觉了。
杨石峰第一件事就是进房间里去看十一。
十一正坐在桌边,就着昏黄的蜡烛在摆弄药草,看见杨石峰回来,眼睛一亮,赶忙站了起来,“你终于回来啦?怎么这么晚啊。”
杨石峰扶住十一,将她抱起来放到自己腿上坐着,点点她的额头,“怎么这么晚了还在收拾药草?烛火太暗了,你这样对眼睛不好,对孩子也不好,不是说要你早点睡觉么?你现在不能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