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外面,客栈内温和干燥,走到内廊,便闻到缕缕粥香。
是剁碎了五花肉,拌上松花蛋和大米等五谷,熬制成的咸粥。虽然不合汴州这边喜好甜粥的口味,但是却最能补气力、防伤寒。
“小姐粥好了!今日你要同去吗?”芳桐在庭中招呼着护卫把粥桶放在马车上,抬眼看见林钰正站在廊上,扬声问道。
“好呀。”林钰应着,进屋拿了件斗篷出来。
崔泽寸步不离跟着她,嘴里笑道:“小爷我也去,看看这些老百姓到底要惨到什么程度,才肯回家。”
临近中午,雨下得稀疏了些。
因为临近夏日,倒是不冷。有父母抱着孩子,老人相互搀扶,或蹲过跪,挤了一整条街。
“娘我饿。”有孩童刚从睡梦中醒来,揉了揉眼睛,看向暗灰色衣衫的母亲。
那母亲眼中几分疼惜,不由得抬头劝身边的男子道:“当家的,咱们先回去做顿饭吧。让娃吃口热乎饭,再来排队。”
男人看了看不远处的城门,眉毛一横,“那可不行!今日放出去一百号,咱就排到三百了,过不了两日,就能出城。难不成你想回去一趟,排到府衙那儿去吗?”
做母亲的满脸愧色,又挣扎道:“要不然你们排着,我回去做顿饭,给你们带来。灶台下面,我还藏了一碗米。”
男人没有说话,看着面露祈求之色的孩子,心中不忍。
他身后却有另一家人开口道:“大妹子,你就忍忍吧!昨日里有人去施粥的棚子里取粥喝,回来便进不得队伍,被人打了个半死。你要出去,同样不让你回来。”
“说起粥,”那女人道:“昨日里施粥的人,今日不知道来不来了?”
“来啥啊,”那些人道,“光昨日施的,就已经够寻常人家吃一年了。人家是善人,又不是傻帽。”
“好了!”男人厉色看向女人,“把孩子给我抱着,蓑衣也递过来。等小贩来了,买个大饼给孩子。”
可是那卖饼的小贩,把饼价抬高了三倍啊。
女人忍了忍,没有说出口。
她抬眼看了看灰蓝色的天空,迎着雨滴张口喃喃几声。
老天爷,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话到嘴边,却并没有说出口。
她把孩子递给男人,取出毛巾拧了拧,擦干孩子额头上的雨水,微微一笑道:“别怕,很快就有好吃的了。”
那孩子乖巧地点了点头,瑟缩在男人怀里。
“你别怪爹狠心。”那男人道,“饿肚子总好过死掉,等咱们到了洛阳,爹给你买皮影戏玩。”
孩子眼中终于有了些喜色,微微点了点头。
“快看”突然身后的人道:“是不是那施粥的来了?”
蹲坐着的人哗啦啦站起来,一齐向后看去。不少人面露喜色,又看了看肃整的队伍,再面露难色。
一辆板车在前,上面拉着七八个大铁桶,正慢悠悠往队伍这边来。
“儿子,”那男人道,“爹去给你盛粥。”
“不要,”女人忽然厉色道,“你出去了,就不能回队伍里了。”
男人脸上几分坚决,拍了拍孩子的肩膀道:“不让爹回队伍里,爹便去后面排着!你要保护好娘亲。”
第五十九章 他才十二岁
“爹爹,你看。”
正准备起身的男人被孩子攥住手,指了指人群后面。
不同于昨日铺设粥棚,今日施粥的人竟然推着板车,紧贴队伍而行。长长的勺子伸进锅里,舀出满满一勺子散发着肉糜香味的粥,倾倒在百姓举着的碗里。
“当家的,”刚又接过孩子的女人神情激动,“不用去粥棚了,人家送上门呢。”
搭棚施粥,也算是对方仁德一件。可是这么送到嘴边的,便不仅仅是仁德,而是思虑周全,把他们当做了人,而不是乞丐。
男人声音一时间哽咽,顿了顿道:“不用去了,咱们在这里等着。”
不远处的粥车缓缓移动,有两个人是随着粥车出现的,现在却远远避开众人,站在了城门口不远处常贴着告示的屋檐下。
崔泽沉默片刻,锁着眉道:“也不知道你是在帮刘大人,还是搅刘大人的差事。城里大善人们多了,也没见别的人施粥。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