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姐竟认识魏宅的厨娘。”魏青崖也轻声一笑,抬手间棋盘上风云变幻,再一次压倒林钰这方。
“是啊,真是巧了。”她也是一笑,随手胡乱丢了一颗子。
“这一子真是高妙。”魏青崖赞道,没有再追问下去。
那厨娘是谁?
你是怎么认识的。
她怎么会提起我的隐疾。
他没有问,只是心里暖融融的,不知道是为什么。
不远处随行的行霜眯起眼睛,视线只在纷纷飘落的桐叶上。
也没有留意什么。
哔叽几声,鸟儿振翅飞走,在长安的天空中划过一条灰色的线。
……
……
呼呼
成群的鸟儿掠过树林,朝北边飞去。
肃王李律抬手从烤架上取下一条鱼,回头看了看身后。
他身后是一条河,这里是黄河西岸,河水澄澈,鱼儿味道也好。
河流的后面,是一片林子,林子后是什么,肃王没有想。
他想的是:那些鸟儿来的方向,是长安吧。
大弘朝的长安,周围属国争相朝贺的长安,富贵繁华的长安。
可是他却是在往西北走。
远离富庶之地,路上渐无人烟的西北。再往西些,水也不那么多,人更是少。大军驻扎的敦煌还好,可是敦煌以西的百姓,日日啃着黄土飞沙,日子更是凄苦。
可是即便是凄苦,却总有活路。除非,除非大军压境,民不聊生。
她说,你会为了自己,起兵叛乱、燃起战火吗?
肃王咬了一口鱼,又一次回头看了看长安方向。
不管边境如何,问题永远出在朝堂。
那个小姑娘的面容再次浮现在他脑海中。
“很聪明,”肃王的唇角不自觉浮起一缕笑,“却也很傻。”
……
……
第九十八章 在皇城,在宫城
院落不大。出售这个院子的本是个外地客商,如今在长安赚得盆满钵盈,携着老小,还乡去了。
苏方回只雇了两个洒扫做饭的仆妇,一个随身的小厮,置办了马车和家用。好在院子小房舍少,也并不觉得冷清。
离开林氏后他曾经住在客栈里,不时有认为他背主忘恩气不过的百姓往他窗口丢石头。后来搬到小院,再加上礼部送来官服引起轰动,百姓们便不敢来滋扰了。
说起来,这还是个强者为王的时代。
而他自己,还远算不上强者。
毕竟从六品官员,在京城里一抓一大把,大弘初建的时候,甚至不允许在御街上乘坐马车。
今日是第一次应卯,鸡鸣第一遍,他便起了。早餐简单吃了些,由随行小厮陪着,去往皇城内工部官署。
皇城外已经停了几十辆马车,众位官员从马车上下来,遇到相熟的都躬身施礼寒暄。苏方回只静静站在一边,等这些官员被侍卫核验过身份,迈进门去。有人斜眼看到他一身绿色的官袍,也多是点点头,便擦身而过了。
等了许久,皇城门口已经没有多少人,苏方回才抬脚进去。
小厮和马车是不允许带进去的,都安置在宫城外的角落里。
工部官署很大,门房又核验过苏方回的身份,才准他进去。苏方回刚走了一步,门房又道:“大人且慢。”
苏方回停下脚,听到那门房道:“尚书大人尚在早朝,大人第一次来应卯,要等尚书大人回来,安排了一应事务,才能进去官署。”
“哦,”苏方回淡淡道:“那按照规矩,苏某应该在何处等候。”
门房往旁边一指,“便在抱厦中便好。”
苏方回点点头,便往抱厦中去。
抱厦内安放着阔桌高椅,苏方回进去坐了。因门是敞开着的,不时有路过的官员淡淡扫过一眼,没有说什么,继续往前走去。
两柱香的功夫后,一青蓝蓝官袍的官员路过,抬头间瞥见苏方回。整个人一愣,忙踏入抱厦,拱手道:“苏大人!”
正是在汴州共治黄河的少监使张灿。
“张大人!”苏方回忙站起身来施礼。
“不敢不敢,”张灿又连忙回礼,“如今苏大人从六品,为工部员外郎,张某位居八品,是张大人的属下了。”
汴州一别才十多日,没想到苏方回已经从一介白衣,跃居工部员外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