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中考后_作者:寒小期(327)

2018-09-15 寒小期 年代文

  ……

  袁艺和袁老太现在暂住在年前够买的二手商品房里,房子不大,但收拾得倒是很干净。至于收购来的东西,像一些小件的,搁在客厅里的。而自行车等大件,则是用自家的车棚,以及租用邻居家的车棚。

  忙碌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要不是赵秋萍打来电话,袁艺都忘了自己还要查高考分数,以及填报志愿等等。

  “妈,我的准考证放在我房里书桌的中间抽屉里,你帮我打电话查呗。”袁艺又道,“填报志愿不是还得过几天吗?不着急,等我这边事情办好了,立刻回去。”

  赵秋萍无奈极了,可她闺女已经跑了,现在再发火也来不及,又因为着急知道成绩,她挂掉电话,就去找出了准考证,拨打了查分电话。

  她打电话时,第一波拥挤已经过去了,所以很轻易的就打通了,得知袁艺的分数是四百零五分时,她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一般来说,就算录取分数会有波动,但前后不会相差太多的,这个分数,起码省美院是稳了的。

  随着高考查分的开始,各家各户又开始上演新一轮的家庭情景剧,无论成绩好坏,都是一出出大戏。

  等袁艺和袁老太回到家时,已经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了,其实这跟袁艺没太多的关系,艺考跟正常的高考生是不同的,并不存在临时跳票的行为,因为你要是没参加某个学校的校考,哪怕之后分数很好,也照样不会被录取的。等于说,从袁艺参加艺考时,她会上哪个学校,就已经定下来了,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能否考上。

  最后回了一趟学校,将剩下的琐事彻底完成后,袁艺提议全班同学再去聚餐一回。这个提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哪怕有几位尚未确定高考志愿,也很乐意先吃一顿再烦恼。

  聚餐的地点选在市区里的自助餐厅里,这简直就是学生们聚餐的不二地方,当然具体地点还是在变的,不然老板早就被吃破产了。

  “方静,你考得怎么样?”对比其他笑得没心没肺的同学,袁艺感觉方静反而是里头最纠结的那个。

  仔细一想,其实理由也不难懂,三本院校本来就特别多,再不济还有大专院校,选择余地挺广的,又因为全都是没怎么听说过的学校,连选择困难症都不会犯,闭着眼睛瞎选也就那样了。

  方静就不同了,她上了一本线,但又不是特别好,处境几乎跟袁艺表弟赵睿差不多。

  当然,严格来说,区别还是有的,因为他们考虑的方向不同。

  “班长,你说选择什么专业最赚钱?”方静迟疑了一瞬后,问出了一个袁艺怎么也没想到的问题。

  哪个专业最赚钱?

  赚钱……

  “我记得你跟我说过,校长会包你大学四年的学费,如果你要继续深造,他也会提供资助的。”袁艺提醒她,“你应该选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

  第76章

  博雅的校长曾经在方静中考过后,为了让她能够抛弃二中,来到博雅上学,允诺了一堆的好处。当然,这些好处也是有相应条件的,不过以方静的实力,这些条件她都能完成。

  问题是,校长许诺的是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及假如她还要继续深造所产生的费用。

  这个承诺乍一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你得联系实际,譬如方静的家庭情况。

  她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了,中考前夕爷爷也过世了,尽管她的确还有些亲戚在,可事实上她却是跟奶奶相依为命的。

  方静跟袁艺同龄,她的奶奶年岁却要比袁老太更大一些,又因为日子实在是太难捱了,论身子骨,那是完全不能跟袁老太相提并论的。

  早在方静爷爷过世时,她就充分的理解了,什么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在”。因此,她比谁都更加迫切的想要赚钱,想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听完了方静的话后,袁艺陷入了沉默之中,半晌才问道:“老师有给你什么建议吗?或者,你原本是怎么想的。”

  “我有语言天赋,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翻译。”方静迟疑了一下,“老师建议我可以考外国语学院,选一个小语种专业,说国家很缺这类人才。可我仔细想了想,我要的根本就不是前途,再说我也等不了那么久,一门全新的语言从学会到灵活运用,起码也要七八年吧?”

  “文字翻译不赚钱的,真正来钱的是即时翻译,就是随行国家团队出访国外,或者跟随企业高管出国签合同的,那种的话,几乎就是空中飞人,一个单子结束就又有另外一个单子,你会一点儿空都没有。”袁艺很认真的提醒她,“另外,小语种不是什么好选择,除非你的目标是国家机构,一般来说,最常用的还是英语,即便谈和约、签合同,国际上的惯例也是以英文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