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再嫁:状元娘子会种田_作者:小书女(546)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二章丞相在家处理朝政

  至于皇子姓氏一事,娄伊璟的做法,简单粗暴。直接派人在族谱上写上孩子的名字,即刻,苏占原是不同意,但娄伊璟的威望明显比他还高。宫里人都知道皇帝是入赘给皇后的,且寻常时候皇上都是听皇后娘娘的。

  所以,关于名字的争执,大家都默默的听了皇后安排,这件事就这么算定了,比那些大臣苦口婆心一百遍还来得快速有效。

  这件事尘埃落定后,满朝文武皆松了口气,原本还有些小暴乱的小家也终于恢复了平静。大家松一口气的同时,纷纷想感谢这位鞠躬精粹的丞相大人。

  但今日丞相大人怎么不在,所有大臣好奇起来,胆大的直接问皇上,丞相为何不来。

  苏占想到昨日娄伊璟翻找的药方,差点没绷住严肃的脸笑出声来,勉勉强强绷住,又故作严肃的说道,“丞相这几日忧国忧民,生了病,朕体恤他鞠躬尽瘁,准假休息。不过这段日子,大小公务还是不能废的。”

  这个小公务嘛,该懂的人只然会懂。

  苏占见大家闲着也是闲着,既然朝堂上没有其他政务要谈,就顺便谈谈他的安排,苏占一个侧目看向太监。

  太监总管宣公公立刻宣读圣旨,字里行间说的是三军的安排。

  提拔聂胜为大元帅,南被起义军头目则为左右将军。他们现在不仅可以继续接管自己的兵,甚至还可以名正言顺的调兵遣将。

  至于苏占手里的兵,则归到北起义军也就是右将军施泰然手里,而宫中禁卫军则归南起义军,也就是陈冲手里。

  陈冲也同时为禁卫军统领。

  这样一来,算是平了人心,稳了君心,与此同时,给整个王朝又增加了足足三万的将士。

  从此以后,昌平国就不再只有一支军队,而是三支,同时也不再受到内忧外患干扰而不能动弹,如今苏占可以自由安排,同时平内忧外患。

  对于这项精明的政策,南北起义军欢呼,表示愿意誓死追随。

  从此以后,昌平国算是进入了真正的太平盛世,再没有猜忌。

  三军稳定,苏占开始着手筹备收服城池一事。

  御书房里,聂胜和几个武官,已经跟苏占谈论了将近两个时辰。因为军国大事,所以都是闭门密谈,但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这么闷着,无疑能把人闷死。

  别说几个站着的大臣有多累,就是苏占坐着,也是坐出了一屁股汗,热气熏得人心浮气躁。苏占左手擦汗,右手扶着桌面,看起来十分疲惫。

  这边,聂胜也是熬着热,继续他的观点。

  “昌平国丢的五个城,正好是相邻五个,在地图上呈竖形,如同一把刀,直接插在我们的心口附近。再往上一点,就是舜城,舜城往上就是云州,云州是京城的门,一旦云州被打开,京城就失守。

  所以当初封国夺下的五个城,就跟插在我们心口的一把刀一样。且,因为这五个城,周遭县城来往,还得绕远,的确是费时费力,且有伤和平。

  微臣以为,要收服这五城,也不算难事。先,收复边关县城怀宁,以此阻断封国派兵攻入的进路。然后再收复其他四座城池,微臣派兵守在边关,防止封国派兵增员,左右将军派兵攻打封国按在四城的士兵。到最后左右夹击,必定事半功倍。”

  这主意不错,但是另几个武官并不同意,因此才争论了一个时辰。

  不同意的人则这样认为,“这样说听起来很好,但也有麻烦。从外包内,封国士兵一旦打不过,定会逃,四处逃窜之下,周遭县城的太平日子就会打破,日后想找他们也很难,无法铲除干净。

  微臣倒是认为,从内向外推。这样一来,封国士兵打不过时,自然会想着往外逃,就算我们没打死封国士兵,把他们赶出国也是好的。至少也是干净利落不留后患。”

  苏占听得点点头,这样的确更妙。

  聂胜反驳,“可是大军都在边关,若是从内往外打,就得先把士兵从边关调回,如此来回,势必打草惊蛇。左右将军虽有兵马,但前后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五。就是加上禁卫军也不过三万。三万士兵击五个城,对付五个城的封国士兵,这,恐怕难有胜算!”

  接着,又是一场争执,双方说的都道理,只是天太热了,热的人发闷,又热的人失去了中和的耐心,只剩下了争执。

  苏占低头闻了闻自己好像有点发臭了,不知何时飞来苍蝇嗡嗡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