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再嫁:状元娘子会种田_作者:小书女(627)

  月牙与娄阳成亲的晚,自然不知道这里。

  要说为何娄阳这么晚才成亲,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当年他娘李氏还在时就想着让自己的儿子高中后娶个千金小姐,自然就按住了终生大事。

  娄英出生到长大都不曾回到过这里,自然也很陌生,太子也是。要说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的应该算是二丫忆年了,要知道她就在这屋子里出生,小时候,娄伊璟还抱过她。

  屋子隔壁就是当年的缫丝坊,如今早已破烂。那原本也是娄伊璟母亲江氏的地,如今地在,娘却不在了,睹物思人叫人感慨。

  原本喜庆的日子,一家人哭成泪人,情况特殊自然也不会有人责怪。

  拜堂成亲就在这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里,娄伊璟和苏占主婚,新人拜天地,开启了新的篇章。

  从此之后,娄家有女不外嫁的规定传承了下去,一代接着一代。

  日月星辰,很多年后,这个世上熟悉的人一批换一批,新面孔每天都在增长。

  二十九年昌平国开国皇帝苏占驾崩,终年八十七,谥号长康皇帝。其皇后娄氏再第二年也去了,谥号长随皇后。

  太子登基,登基时太子也有五十四了,史称纯至皇帝。太子妃谢令之为淑皇后,两人育有五子,三女二子。

  世家老臣虽然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世家地位屹立不倒。那些人还想着拿当年太子妃被人劫持,声明受损逼皇帝纳妃,却被谢家势力阻挡。谢家当家人谢叠已然又是一个谢光,处事手段和能力,简直青出于蓝。

  各国局势还是那般,关系时好时坏,但打仗自然是打不起来的。

  娄氏留下的宝贵财富,所有智慧的开始,黄,黑,红三色土,到这里已经成为各国争抢的宝贝。昌平国境内已经是全国发展,整个江山都是三种颜色的。

  正文 番外一常大夫篇

  她叫常英娥,是庙圈里村的大夫。

  庙圈里村从没有大夫,常家的老父亲也就是个赶驴车的,往上数好几代,没个大夫。

  至于常英娥想当大夫并不是因为想开先例,而是因为见多了生死病痛,害怕,所以才想除病。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

  前几日庙圈里村,刘家的婶子病了,因为山路遥远,寻医麻烦,就按照口口相传的土方子弄了点香灰吃了,结果吐得更厉害。

  再是隔壁娄家三婶江氏,江氏难产,好不容易生下女娃,因为月子期照顾不佳,落下病根,从此整个人弱弱的。

  娄家二婶成天到晚欺负三婶,可怜三婶没有男人还独自带着幼娃,让人很是很疼。

  他们家的幼娃,她见过,长得水水灵灵白白嫩嫩,那年她十岁,娃娃刚出生,粉嘟嘟的她记忆深刻,还去玩过两回。

  后来让娄二婶林氏白眼,常英娥就不再去了。

  总之,就是因为见多了村里人受病痛折磨,她才决定学医。

  好在父亲虽然没什么钱,但有车,有车就能载着她满世界跑了。常英娥就坐在父亲的车上,乘着呼啸而过风,唱着歌跟父亲出发。

  路上遇到过大夫,有些大夫精,不准他们瞧,生怕偷学了什么。

  有些大夫大方,乐意给他们瞧上一瞧。

  记得有一回去了一个镇,在镇上看到摆摊的大夫给人瞧病,常英娥凑上去瞧了瞧。

  大夫是个面黄肌瘦的人,穿的也很破烂,给穷人瞧病不收钱,不过看这摊子,也只有穷人来,富人不会来的,自然那大夫瞧病到此也是一分钱没赚到,但依然乐此不疲。

  来看病的有一位病人得的是胃病,这种病一旦得了就只随到老了,也没有别的办法。

  常英娥看着大夫为病人惋惜的表情,摇了摇头,又提笔写下药方。

  药方上面写了黄连,白芍等。

  常英娥认识这几味药,小嘴嘟囔着说了出来,“黄连,性寒,苦,用于心经,肝经,胃经,可泻火,燥湿,解毒,杀虫。

  白芍,性酸,苦,微寒,归肝,脾经用于脾虚肝脏腹泻等。”

  小小年纪陆陆续续说了一些,虽然一知半解,但背的很好。

  引得大夫和一众病人啧啧称奇。

  “这么个小娃娃就懂这么多,长大了还了得?”

  那大夫也很喜欢这么聪明的姑娘,特意问了问,“小姑娘,你可愿意跟我学医?”

  常英娥,小小的眼眸一亮,脸上晕开了花。

  从此,大夫每天在这摆摊,常英娥就搭着父亲的马车来这里学习,到了晚上父亲拉车回来,再把她拉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