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萧玦,爹娘是走江湖的,我从小就跟着他们闯荡,没读什么书,倒是用跟着爹娘学的三脚猫功夫做了些泼皮混子的事。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也就偷个鸡鸭偶尔打打架。他们说我爹娘是大侠,却生了我这么个白白净净的秀气娃子,我曾为此不满,跑到山上去跑马,晒了几天,饿了就偷人家的家畜吃,渴了就摘人家的果子吃,被我娘逮着后打了十几棍子又挨家挨户道歉赔钱,也是我爹劝下才没挨更多的罚。
再后来,我们一家好不容易安顿了一年,边关却打仗了,爹娘却集合了一众义士带着我到边关,说是看故人,到了才发现是军营,爹娘的故人,叫秦亦宸,是个将军,一身银甲红袍,看得我眼睛都直了,此后,秦亦宸走到哪,我就跟到哪,他也不嫌烦。
战火说打就打,我自是不能再跟着秦亦宸转悠了,也不怎么能见到爹娘了,倒是和营里的一众老兵们打得火热,他们总调侃我战火停了就别走了,留在营里,以后参军。
我当时满口的答应,却没想有一天会真得实现。
那是一场恶战,一打便是三年,我年少时最平稳的日子竟是在军营里度过的,见过昨天还在闲聊今天就却变成尸体的将士,也见过耍得一手好枪却断了手臂的将军,见过军营里秦亦宸紧锁的眉头和军师滔滔不绝的兵法。
更见过,月夜下,秦亦宸独自坐在城墙上看着长安的方向饮酒。
我们终究是赢了,那天晚上所有人喝酒庆祝,看着母亲给我留下的信,我有些不知说什么,大概意思就是我这么喜欢秦将军,喜欢军营,就留在这里参军吧,她和父亲继续去浪迹江湖了,我喝了很多酒,把眼泪逼了回去,将那封信小心的藏在怀中开怀大笑。
我就这么从了军,秦亦宸奉命要回京了,他临走前难得得话多,嘱咐了我许多,我笑他跟我娘似的,他却是沉默,想说什么,我止住了他,让他赶紧回去见他的心上人,别天天晚上望着月亮摸怀里那个绣得丑了吧唧的香包,我以后找媳妇,肯定找个刺绣好的。
他走后,我才到草原东面的山丘上敬一壶酒,敬那些战死的将士,敬那些为国捐躯的义士,敬……我的父母。
六年后,我得到消息,秦亦宸死了,我还没来得及为他敬一杯酒,北夷的号角又响起了,真当我郑国无人?
这次的仗没打多久,却是打出了名堂,赢得漂亮,这些年来,我在草原上早已混得跟自己家一样,想在我家撒野,想太多,那北夷的家伙们气急败坏的叫我“箫狐狸”,若我是狐狸,他们就是兔子。
而我,终于也成了和秦亦宸一样的将军,但这不太算是我想要的,远在边关,我也听到了不少传言,我从未如此迫切得想要去长安,秦亦宸那样的人,怎么会死于一场叛乱,我不信。
于是,两年里,我磨着北夷的心神,一次次玩弄他们,最后活捉了哈赤德回京复命。
临走前军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小心行事,皇城不比边关,人心叵测,我立有大功,更是会不得安宁,我谢过了军师,来到秦亦宸心心念念的长安,却发现许多事都有意思起来。
长安城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琼楼碧宇,花灯漫漫,繁华得让人难忘。
“你就是萧玦?”
“回陛下,正是。”
“好好!真是年少有为!你立下大功,想要什么赏赐?”
我微微抬眸注视着上位的人,两鬓斑白,却是神采奕奕。
“为国效力,本是吾等小辈的职责。”
我淡淡得回着他的话,所谓赏赐,不过是锦上添花,我萧玦,也不需要这点花。
“好一个不骄不躁的少年郎,你此番立下大功,我本该连赏你三族,不过听闻你父母早逝……”
果然,这个君王并非看起来这么容易亲近,我这才回京,家世竟打听得这番清楚。
“你还未娶亲吧。”
我有些惊讶,抬眸看着徐凌,徐凌的目光中有些别样的味道,我总有些不好的预感。
“是还未娶亲,不过早年承蒙秦将军照顾,如今回京,听闻将军遗孤在皇城,臣,还想报当年秦将军之恩。”
“你说的,可是秦亦宸?”
如我所料,徐凌的面色一正,向我询问。
“正是。”
接着便是一阵沉默,许久他才道:“萧玦年少有为,立下大功,活捉北夷将领哈赤德,赐爵位侯,封号紫殊。赐紫殊侯府,黄金万两,白银万两。怎样,萧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