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一心想着报仇呢,一路上早已按捺不住,便立刻答说,“的确有一事,且事关重大,儿媳思量半天,只能请娘您来定夺。”
孟老太太带着戒备点头,“你且说来。”
郑氏忙点头,将方才孟芷心所讲的,七夕山上听来的事说了一遍,话末,她特意道,“娘您也别怪我多想,毕竟这事儿太不寻常了,三丫头跟那位世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居然认识,岂不太奇怪了?依我看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事,三丫头可没跟咱们说实话。”
老太太今早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且是由玲珑亲口所说,自然是比郑氏知道的更多。
此时见郑氏也得知这件事,一是惊讶,再者也是想看看郑氏打算做什么,遂不动声色的问道,“那么依你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郑氏哼了一声,笃定开口,“依我看,这两个人八成在宫里的时候就相识了,没准儿那时候就看对了眼,这干柴烈火的,必定是难舍难分,为了能长久厮守,这才使了计策,将玲珑送出宫来,打算在宫外相好,正大高明的待在一处……”
“混账!”
郑氏有声有色的猜想还未说完,就听老太太忽的一拍桌子。
她顿时一惊,不由得闭上了口,抬眼看去,只见老太太脸色铁青,抬手指着她,怒斥,“你正经的侯府夫人,瞧瞧这说的什么话?你有没有脑子,嘴里说什么不用脑子去想?这种话你也敢随意编排,谁给你的胆子?”
多少年来,尽管老太太对这三儿媳妇有诸多不满,却从来没有如此直接的责骂过,可见今次着实动了气的。
然而郑氏也是一噎,反应过来立刻狡辩,“娘您这话说的,我哪里没脑子了?您自己想想,这事儿这么凑巧,难道我猜的不可能?”
老太太斥道,“你有脑子?那你给我返回去想想,这两人一个埋没在深宫,连圣驾都见不到,一个远居明州,跟京城隔着十万八千里!他们能怎么遇见?再有,退一万步,就算他们真的如你所说,早就勾搭在了一起,那玲珑何须千难万险的回临安来?人家王府有的是能耐,既能把人弄出来,自有无数个安置的法子,为什么还要到你面前走这一遭?就为了叫你血口喷人,造谣生事?”
呃,耳听老太太这样一问,先前还信心十足的郑氏立刻答不上话来了,顿了顿,心有不甘的嘴硬道,“他们许是打算光明正大的走个过场……”
这话一出,且不论老太太如何,张氏都听不下去了,开口道,“这本来就是没影的事儿,弟妹快别胡说了,这话传说去可不得了!”
说着赶紧去安慰那已气急的婆母,“娘您别气,弟妹一向有口无心……”
然而老太太今次是彻底被触怒,不可能不气,又斥郑氏道,“你寻常做个什么没脑子的事,我忍就忍了,可今次实在太不像话,且不说这种混话若是传扬出去,会叫咱们老孟家丢尽脸面,就说人家越王府就在跟前,你就不怕被人知道了,找上门来?你好歹都是有儿有女的人了,到底是怎么活过这几十年的!”
头一回被婆母这般劈头盖脸的骂,尤其还当着张氏的面,若是郑氏能稍稍聪明些,此时闭嘴赔不是,也能好些,偏她心有不甘,依然嘟嘟囔囔,“照您的说法,我是胡说八道,给她们泼脏水,那您倒是说说,今日那越王世子找您来做什么的?您可别想否认,我可亲眼看见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啊,晚上见~~
--
另外,针对有读者对于老太太在三房与玲珑在财产纠葛上的误会,作者在此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玲珑幼年丧父丧母后,她被养在老太太跟前,因为她年纪还小,而大老爷即勇毅候一是有爵位,再一个有官位,他不能代替接管商业上的事,所以遗产便交由三老爷打理了。
二,这些财产确实是打算给她做嫁妆的,但此前她进宫,是不需要嫁妆的,所以这部分财产一直没有交接,一直在三老爷手里打理。
三,现在她回来了,需要独立生活,需要经济来源来支持,除过侯府补贴给她的,就是三老爷从原来属于她遗产的生意盈利中支付给她的。当然这是经过协商,也是在大伯父与祖母干涉下进行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全要回来呢?这个之前文里有过解释,一,这些产业已经在三老爷手中多年,人脉都是他的,不可能一下全部交接回来,二,玲珑的身份,她不可能跳出来说 ,我是遗产正主,你们都该听我的,因为照理来说,孟玲珑该是死了的,若是公开露面跟三老爷争财产,基本就是自投罗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