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末世]_作者:绿嬑(1074)

  好不容易中秋节到了,物价在国家有力的调控下勉强下降了一些,物资运输恢复畅通,听说村外面那条公路上也有除雪机在作业。

  郑涵提前买了月饼、柚子和祭拜用品,天气不对头,节还是要过的。就是柚子今年买不到很好的,个头小,摁着硬邦邦的,还没长好就被摘下来贩卖了,价格贵不说,切开来根本不好吃。团圆佳节祭拜月亮吃月饼,除了赏不到月亮,其他的也没差。

  到十月份中旬,昌平县各区域的雪陆续停下,只从新闻中得知,北方还在下雪,已经成雪灾了,各项救灾措施不停发出,物资持续流向北方。同时,北方人南迁的数量更多了,不管是短期避雪灾还是真的不看好未来的天气,真正的搬家南边,这股南迁流早呈无法阻挡之势。

  俞蘅所在的韶安市经济较为落后,暂时还没有被这阵风刮到,明明在C城就感受很明显,打来电话说,C城来了许多外地人,说话带着北方口音。俞蘅只庆幸,好在原身的家就在南边,不然的话他还得做搬家南迁的计划,又添了许多麻烦事。

  “我这边还加班呢,以后再过去。”明明的公司是做品牌食品的,牌子比较亲民,不少人就是吃着这牌子的糖果饼干长大的,明明在品牌于C城的分厂工作,做的是销售。这大半年来,厂子反而扩大了生产,往北边灾区送了许多趟。“姨,我把快递单号给你,你让清荣上网查一查看物流到哪里了,记得去取啊!”

  明明给周家寄了两大箱巧克力和能量糖果,都是厂里分的福利,他自己吃不完,就都给周家送了过来。俞蘅承他的情,笑着应下来:“我昨天也给你寄了腌萝卜和泡菜,都是自己家种的,你也留意着到了就去取。”C城现在菜价高得很,不像老亢村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菜蔬。

  “好咧!谢谢姨!我去工作了,下次再给姨打电话!”

  挂断电话前,俞蘅照例叮嘱明明,如果C城那边情况坏到无法控制了,就赶紧到老亢村来,明明也认真应下了。

  至于明明寄来的两箱东西,足足等了二十来天来到,明明那边也差不多,心疼地说摔坏了一罐子腌萝卜。

  到了这个时候,相关部门再怎么压,怎么安抚,民众还是显出一点乱。这种乱在社会大秩序下的管理下看着还在掌控之中,可底下涌动的暗流却在积蓄着,逐渐透出让人更加害怕的力量,这股力量瞅着时机就等着喷涌而出,来一个天翻地覆。

  而这个时机已经不远了。

  随着秋末冬初的到来,南边在稍稍得以喘息之后,再次迎来大规模的降雪,而北方在雪天马不停蹄地奔走了几乎一年,早就疲惫不堪。电视上,气象专家的话已经成为最不值钱的废话,在事态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时候,人心就已经乱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止遵循社会规则,也在自然规则指引下往前迈进,缺一不可。冬热夏冷,这是连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在根深蒂固的观念被推翻之后,不止内心恐慌,外部异变的生存环境会加剧那种惧意。

  他们怕以后物价会更高,还怕今后有钱都花不出去。因此不管上级怎么调控,在冬天来临之后,物价上涨的趋势又是一个个小高峰。

  老亢村里,周清荣再次和周建业等人一起上庆省买东西,他回来时说:“都要用抢的!还好我要买的是照明的东西,抢的人少很多。”俞蘅的想法是,食物存够今后三四年的分量就够了,再多的话用不完,过期就太浪费了,不如留着给其他人去购买。

  而且,其实只要度过头两年艰难的适应期,之后就能有别的食物来源了。总有耐得住严寒的生物存活下来,人都是适应性很强的动物,不管面前什么挫折,只要不是兜头就灭绝了,总能撑过去慢慢适应,届时重新找新的食物来源就行。他并没有储存太多食物的打算,不现实也没有用,倒不如多存一点工具用品,那些才是越用越少的东西。

  周清荣又存了一批蜡烛火柴打火机,这些东西不起眼,俞蘅却是有经验的,电煤油气等生活能源,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极为依赖它们,依赖度如同依赖空气,虽然是必需品,但就是太常见了导致灯下黑,因此在采购物资的激烈竞争过程中没闲心落在这些东西上,就算有的人想到了,也不会这么大批量地采购。

  周建业也采购了一些,还每天打电话催儿子一家回老家,周清水不愿意,他在庆省的一个塑胶厂工作,最近的单子多得很!市场上对防雪隔水塑胶用品需求很大,厂里连连加班轮轴转,加班费一分不少,难得这么好赚,周清水哪里舍得撂开手,那不是把钱往外推吗?他现在有三个孩子,两个宝贝双胞胎儿子还没一周岁,可不得多赚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