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我和你回去好不好?祖母这里好没意思啊。”长生挨着她,两眼满含希翼。
刘氏再怎么疼爱孩子,也没办法取代母亲的位置。何况刘氏年纪也大了,身体不好,多走几步路,就有些喘不上气。长生在这儿呆的没意思。他满怀期待的抱住明姝的胳膊,想要跟着她一块回去。
明姝面露尴尬,“长生乖,先在祖母这儿呆一会。到时候阿娘再过来接你。好不好?”
长生左扭右扭,老大不乐意,明姝哄他,费尽心思,才让他勉强安静下来。
“那阿娘记得和我说过的话,到时候一定来接我哦。”长生压低身量道。
明姝点头,长生伸出小拇指,“那一起来拉勾!”
明姝手指勾住他的,轻轻拉了拉,“看,已经拉过了。”
长生这才笑出来。
明姝又陪了长生一会,才依依不舍离开。银杏等在外面,看她出来了,跟着她往回走。
“照着府君的法子,或许不久就能把小郎君接回了。”银杏在一旁轻声道。
这些天刘氏的身体一直不好,药喝下去,也没见好转。慕容叡找机会,到时候寻个孩子吵闹不利于刘氏养病的理由,把长生给接出来。
明姝心下也有些期待,她露出点笑容,“这孩子没忘记我。”
“当然了,亲娘呢。怎么会记不住。”银杏当然道,“就怕老夫人在小郎君那儿说五娘子的坏话。”
银杏的担忧也不是没道理,那些和媳妇不和的婆母们,就喜欢在孙辈和媳妇之间挑拨离间。
“长生是个好孩子,虽然年纪小,但知道谁对他好。”明姝见过了孩子,多日以来的思子之情终于被抚慰。
只是孩子完全到她身边,也不知道还有多久。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明姝换了衣裳。刚刚换了衣服,坐下来喝了口水,外面来了人。
来人是于氏,于氏见到明姝皮笑肉不笑,还没说话,光是从脸上就透着一股诡异和森然。
“娘子,老夫人让你过去一趟。”于氏的语调比平日蕴含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阴森。
银杏当即拉住明姝。
明姝面不改色,她伸手一块沉甸甸的金子落到于氏手里,“阿家让我过去,可是为了何事?”
于氏铁面无私,把金子重新塞回明姝的手里,“这个恕奴婢不能透露。娘子还是快些过去吧。”
明姝见她不吃这套,也不恼怒。
她跟着于氏过去,刘氏端坐在内堂上。出乎意料,慕容叡和慕容陟也都来了。慕容陟看她来了,看她的眼神有些古怪。
“你来了。”刘氏见她来了,腰骨那儿下意识的正了正,力求拿出点威仪来。
明姝点头,她给刘氏见礼之后,刘氏没让她到慕容陟那儿坐着。反而让她站在那里,刘氏上下打量了下她,看了看左右两个儿子,“你们谁说?”
慕容叡正要开口,刘氏瞟见,抢在之前开口,“还是我和你说吧。冀州刺史起兵造反了。”
那次叛乱平定之后,朝廷任命了新的刺史,那个刺史就是渤海王。明姝知道,但这段日子没去关注。
听刘氏这么说,她微微抬头。
“现在朝廷要出兵讨伐,我记得你妹妹是渤海王的妾侍?”刘氏问。
明姝颔首,“是妾侍,而且还为渤海王产下一子。”
“嗯,渤海王也就那么一个儿子。”刘氏说着,突然一转,“那你可知道,你们韩家也掺和了进去?”
这话如同闷雷在头上炸开,明姝呼吸一窒,她下意识看向慕容叡。
“不用看了,我都已经仔细问过了。渤海王杀了朝廷派来的长吏,封了你家里的父兄做甚么将军。”刘氏说起来,笑了下。那笑容笑起来皮笑肉不笑。
“说实话,你那一家子,原本就门第不高。原先也就罢了,现在和造反有了关系。那可就不得了了。”刘氏一字一语缓缓从嘴唇里说出,她两眼紧紧盯住明姝,不放过她一丝半点的反应。
面前这女子,一开始惊骇,可是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阿家的意思是……”
“造反这种罪名可比不上别的。”刘氏开口,“你是韩家的女儿,若是真的清算起来,我们家说不定也要受你的牵连。”她飞快的瞥了一眼慕容叡,“要知道朝廷有时候可是要连姻亲都要拉去砍头的,所以我觉得你最好还是离开我们慕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