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卿姐姐性子绵柔温润,从小又是饱读诗书恭谦有礼的,妹妹大可放心的同她深交。顾大人这样做,想来也是想替宁卿铺一条顺畅一些的路,眼下不管是侯爷还是顾大人都是皇上跟前不可或缺的贵臣,两家左右亲顾也是在理的。”
“是啊。”英娘点点头,脸上的笑容舒展了许多,不过那笑意入了六娘子的眼却只觉得有无边的苦涩在心里蔓延着。
原来那时候顾望之和自己说皇上看中了宁卿这事儿并不假,也原来宁卿也注定是要走和英娘一样的路的。
皇上……帝王的心思永远是难猜的,伴君如伴虎,六娘子现在是由衷的希望这两个豆蔻年华的女子入了宫以后,日子能过的尽量舒心怡然些。
第一卷 拈花一笑,无猜脉脉心有意 第九十二章 满庭芳•边疆告捷
过了十月十五下元节,六娘子便盼起了卫嫣的婚事来。
不过在那之前,六娘子却意外的收到了沈聿白的家书,信的内容依然言简意赅,但却真的令人振奋。
据沈聿白所言,因为鞑蛮内部有乱,而东蛮有意降和,是以竟联合了沈聿白的兵士倾轧西蛮,西蛮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沈聿白在信上预测,鞑蛮之乱或许在入冬以前就能一举平息了。
收到这样的书信六娘子自然是高兴的,连连差了人将消息告诉了沈慧春,又同英娘举杯小庆了一番,便就这样开开心心的迎来了卫嫣的婚事。
卫嫣和鄞州知州范姜的庶长子范天余成亲这事儿是赵老太爷搭的桥,因此成亲当天,六娘子是以座上宾的身份正紧的去了卫府的。
范家在宣城已经置办好了新的宅子,和赵府就隔了一条街,离侯府其实也并不很远。是以看着卫嫣一身喜服凤冠霞帔的坐入花轿的时候,六娘子心中只有满满的祝福和喜悦,倒并没有生出离别的怅然来。
那天,待卫嫣的花轿一出府,六娘子转身便去了赵府。
赵老夫人这两日微染风寒身体欠恙,六娘子去的时候带了大包小包的药材,赵老夫人见了一边咳嗽一边笑道,“你这是要开药材铺子呢,我这把老骨头我自己心里清楚,这点风寒还要不了我的命。”
六娘子听了连连“呸”了两声,然后认真的看着赵老夫人喝了汤药以后方才道,“老祖宗可千万别轻小病而伤元气,风寒可大可小,过秋入冬的时候,最容易破寒侵体,您不能太大意了。”
“是是!”看着六娘子一本正紧的模样,赵老夫人也不好拂了她的面子,便是点头应了一声后连忙转了话题道,“听你外祖父说,侯爷出师大捷,估计也快要班师回朝了?”
六娘子点点头,“侯爷月头的时候来过一封家书,信里头也是这么说的。”
“那你侯府上下可打点好了?”赵老夫人眯着眼问道。
六娘子一愣,瞪眼道,“打点什么?”
赵老夫人喝了一口温水道,“侯爷要回来,凉都的人也就要全部来宣城了。你成亲这些日子是一个人散漫管了,你以为我不知道,虽家里你是像模像样的端着架子在打点的,可没人就没事儿,前后能有些什么大事要你操心的?”
六娘子闻言臊脸一红,双手揪着衣摆干笑道,“外祖母也不能这么说,我……也有尽心打点的。”
“秋物可都换上了?床褥被套可都有让浆洗房的婆子们洗晒过了?旁的不说,便就是屋子里的家具摆设,你可都有细细去看一看?”赵老夫人说着伸手点了点六娘子的额头道,“虽以后这些事儿也不在你要用心打点的范围内,可这头一遭,你是不是要做到不落人口舌?”
“外祖母教训的是。”六娘子垂了眼帘,只觉沈聿白能安全无恙的平定鞑蛮是好事儿,可他要班师回朝坐镇侯府,这对她陆云筝来说却似乎不算是太好的消息。
“你是我从小养大的,你肚子里做什么文章我会不清楚?那些冠冕堂皇的表面功夫你惯做了,可回头要迎的是谁?光是婆婆你就有两个,别说那一家子的三姑六婆叔伯舅公了,是你能随便糊弄过去的?”
见赵老夫人说着说着激动得咳嗽了几下,六娘子连忙上前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背,然后态度端正的认错道,“外祖母,您别操心,我知道错了,侯府的事儿我会打点好的,您千万别为了我这点事儿气着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