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之宅门嫡女_作者:白苏月(237)

  想到这些,六娘子就软了心,可却依然带着一丝最后的冷静道,“侯爷的意思妾身明白了,可侯爷即便是一家之主,却也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定了媛姐儿的未来。这事儿若是侯爷信得过妾身,便交由妾身来办吧。”

  第二卷 喜烛盈盈,凤冠霞帔浅相识 第一百一十一章 满庭芳•阖府过年

  不过在处理媛姐儿的事之前,六娘子还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过年上。

  今年过年不同往年,首先今年是她主持中馈过的第一个年,再则,这也是沈家复势后阖家齐聚宣城过的第一个年。六娘子的主张是隆重不奢,温情不冷。

  因为忙碌,所以六娘子觉得年前的这些日子过的特别的快,一转眼,便已是年二十九了。

  按照惯例,年二十九这天是祭祖日。其实当时六娘子刚过门在归整空宅的时候,就把后院北面的那个祠堂小楼给整理打扫干净了。后来沈家人全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还有沈家列祖列宗的那些牌位和画像。

  当时请牌位的事儿是沈老夫人亲自吩咐人操办的,六娘子不过是在一旁做了个打杂的下手。不过对于这件事儿她并无异议,因为不论身份地位,请祖宗这件事儿六娘子都觉得自己还不算够格。而沈老夫人显然非常重视这件事儿,左右也未曾让人插过手,前后一共请了三天的祖宗排位,之后沈聿白还特意去慈安寺请了主持方丈来新祠堂做了一整天的法事定魂安灵。便是这样的一番准备,才让沈家人在大年二十九的这天能在新祠堂好好的恭拜祖宗。

  而过了二十九,三十就是团年了。按理各屋姨娘们是没有资格祭祖的,但是却可以出门坐宴来吃团圆饭的,所以年三十这天沈家格外的热闹,六娘子也把戏班上台唱戏的日子定在了大年三十。

  这天来的是金麟班的台柱子花姑子和小梨园的当家花旦姚瑶仙,戏班一大早就入了园,巳时整是花姑子先亮嗓开的腔,鼓点一打起来,坐在正首的沈老夫人竟突然默默的开始垂起了泪。

  老太太这一哭,自然吓坏了左右围着她坐的女眷们。周氏是第一个站起来的,可还未等她开口,一旁的长房老夫人金氏就猛的拉住了她。

  “大婶。”周氏有些莫名其妙。

  却见金氏安抚的拍了拍她的手背道,“齐哥儿他媳妇,你母亲那是高兴的,你且让她高兴高兴,这些年你母亲还不辛苦么,这下连听个戏都要由得你们几个小辈去吵。”

  周氏闻言脸一红,唯唯诺诺的坐下了身,嘟囔道,“我也不知母亲是高兴的……”

  金氏笑眯眯的看着她,一双略浑浊的双眸中也隐隐的闪着碎碎的泪光。

  “还是老姐姐懂我啊。”忽然,沈老夫人有些沙哑又有些轻快的声音传了过来。

  众人寻声望去,却见沈老夫人的目光锁在台上那一身华服锦衣头戴珠灵的花姑子身上,慢悠悠的道,“那时候金麟班的台柱子是张默生,一开嗓,能把人的魂儿都给唱进去。可当时总觉得戏班子什么时候都能请,戏文也什么时候都能听,不觉稀奇,也生不出留恋。可后来在凉都,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想的厉害,越想就越觉得金贵。这一晃十几年了,没想到回来了以后还能再听到金麟班唱戏……”

  “母亲,花姑子就是张先生的徒弟。”沈老夫人正说着,就见六娘子拿着一叠红纸册姗姗走来,“今儿开场,母亲先点戏。”

  “台上的是张默生的徒弟么?”沈老夫人有些意外,眯着眼就着和煦的冬日暖阳定定的往台上看了看。

  六娘子点头道,“如今金麟班都是张先生在打理,能上的了台的几个角儿都是张先生的弟子。”

  “好,好!”沈老夫人开心的点了点头道,“那就点一出《锁麟囊》,当时张默生就是凭这一出唱红整个宣城的。”

  六娘子点了点头,笑着吩咐了下去。

  好戏开锣!只听叮叮咚咚有节奏的鼓点一亮,悦耳高扬的声音就如珠落玉盘一般砸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想当年我出嫁之日,受尽世态炎凉,在春秋亭上得遇薛娘子,蒙她慷慨赠我锁麟囊,我虽璧还珠宝,但深感义重情长,知己之谊,时刻难忘……”

  抑扬顿挫的曲调很快吸引了所有女眷的注意力,在座的有些还是第一次听金麟班的戏,高潮一起,角儿们花枪一打开,几乎所有人都跟着曲调入了戏,一颗心跟着戏文里的唱词起起伏伏的,揪得紧,恨不得连眼皮子都不要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