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之宅门嫡女_作者:白苏月(239)

  “妈妈既接手了库房,里面但凡是一块布料一只碗碟,妈妈都要仔仔细细记录在案的。”;六娘子并非不悦,不过脸上却少了方才那一直展露着的浅浅笑容。

  “夫人恕罪,夫人恕罪,老奴……这会儿就去点一点库房……”石妈妈一听,连连跪了下来。

  六娘子却是目不斜视的盯着她继续道,“事有轻重缓急,妈妈眼下当务之急是晚上的团年饭,今儿这事儿我不同妈妈计较,可若是下回我再有问妈妈库房东西妈妈却不记得不清楚的,那……”

  “不会有下次了!”不等六娘子说完,石妈妈已经表了决心。

  六娘子呼了一口气,不由的想到当时她刚嫁进侯府的时候,整个府邸虽空空如也,可那库房里却是满满当当的全是未开的箱笼。

  当时六娘子正忙着往里头塞自己的嫁妆,便是好奇随意伸手打开了几个箱子,结果看到的不是胡乱塞在一起的绫罗绸缎就是七七八八被打乱不成套的碟碗罐瓶。

  六娘子只看了几眼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便想找个勤快一点的妈妈来打点库房。可后来事儿多她也没有再想起,如今到了要用东西的时候了,六娘子却发现原来这些日子来,石妈妈都没有仔仔细细的归整过库房里的东西。

  如此一思忖,六娘子心里便立刻长了心眼,待石妈妈重言表了决心后,她还是下了命令道,“等出了年,我让鱼安和竹韵去给妈妈打个下手,七天内,妈妈务必给我整出个清清楚楚的库房册子来。”

  石妈妈闻言连连称是,可顿时就觉得肩上那无形的担子压得她直不起腰来了。想鱼安和竹韵那可是暖香坞一等一的两个大丫鬟,让她们两个来给自己打下手,石妈妈觉得自己是一偷懒成千古恨,也不知回头把库房册子的事儿办妥后,能不能多少挽回些她在六娘子心目中留下的不太好的印象。

  第二卷 喜烛盈盈,凤冠霞帔浅相识 第一百一十二章 满庭芳•团年守岁

  古代的人家,日子兴旺不兴旺,就看守岁的人数了。

  团年饭开桌的时候,沈家的三房老人看着同桌吃饭的三十几口人,心里都是暖呼呼的,长房大老太爷举杯的时候声音就有些抑制不住的哽咽了。

  “如今小四出息了,我那老弟弟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大老太爷说着举杯冲沈聿白颔了颔首,隔桌遥指着他道,“且好好为官,你父亲在世的时候,一根脊梁骨挺的直直的,哪怕被人戳烂了,他连声儿都不吭一下,我就是佩服你父亲这一股子傲气,爷们,有种!”

  大老太爷为官那会儿是外放的,做了八年利州的父母官,也就只有从五品。不过那些年大老太爷在利州的口碑名声还是不错的,当时沈老太爷就想动一动大哥的位置,觉得把他上调回宣城,兄弟俩左右也能有个照应。可谁知事儿还没办,沈老太爷就被弹劾了,大老太爷知道后,就借口身体不适想提前告老还乡而辞了官。

  当时六娘子听沈聿白说这些的时候,她觉得这个大伯能进能退,也懂得审时度势,算是个贤能之人。可惜生不逢时,朝廷白白浪费了他一个事事为民体恤百姓的父母官了。

  而沈聿白也举杯站起了身,听了他的话,便是认真的回道,“大伯的教诲,子延谨记于心……”子延,沈聿白的字,六娘子还是第一次听到,那之后沈聿白说了什么,她就听的不太清楚了。

  因为男女分座,中间隔着碧纱屏风,再加上侯府的这个膳厅其实并不小,高悬的屋梁足有三丈之高,所以只要少有推杯换盏或者是轻语低叹什么的声音响起来,屏风那头说的话就不那么容易分辨了。

  但相对于男人们那一桌的郑重其事,女眷这一桌则要显得温情脉脉的多。席间众人轮着给几个长辈倒茶倒酒,沈老夫人开心,连着喝了三杯,六娘子怕老太太不甚酒力晚上上了头会难受,剩下便全部挡了回去。

  结果她这一挡酒,倒一下子成了众人敬酒的对象,三巡下来,六娘子差不多喝了半坛的凤仙酿,直喝得她连连摆手讨饶,借口去了净房便是隔了好久方才出来。

  就这样,大家伙儿开开心心的闹了一个团年饭,守岁至子夜的时候,六娘子还领着周氏、安氏和长房的三夫人方氏一起去了厨房下了整整两大锅的菜肉饺子给大家当宵夜垫饥。交子吃饺子,六娘子就是想在新年伊始讨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