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娘是……”
“是二哥哥生母,从前是父亲屋里的大丫鬟,先夫人进门不久就抬成了姨娘。”
六娘子点点头,三娘子便继续道,“那时候……她刚进门,正是要立规矩摆姿态的时候,遇着两个姨娘有了身孕也是不管不顾的。只是那时候我太小,前前后后也有些记不得了,现在能想起来的就是当时天气热的不得了,她吩咐了厨房熬了绿豆汤解暑,每个屋子都送了一大碗,旁的人吃了没事儿,惟独大姨娘和四姨娘当晚就肚子疼了起来。结果大姨娘没挨过去,三天以后就死了,四姨娘命大,可孩子没了,人也是养了快一年才精神起来的。”
要说六娘子不惊讶是假的,想她一个现代人,也是做古人做了很多年以后才切身的体会到古代内宅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的。
妾和丫鬟一样,在内宅里地位普遍都不高。不管是嫡出的小姐少爷还是庶出的,那在妾室跟前也都是主子。
她当然知道内宅要折磨人的手段有的时候残忍到令人发指,可是对于这种随随便便就给人下药要人性命的事儿,六娘子还是承受不得,“是她下的药?”
三娘子轻轻的摇了摇头,“后来父亲查了很久,查出了是厨房的妈妈在绿豆汤里放了薏仁,两位姨娘这才小产的,且大姨娘身子本就若,一个没撑住就去了。后来厨房的人但凡是有些干系的都被打发去了庄子上,那个熬绿豆汤的妈妈更惨,是直接一碗药下去的,据说半个时辰就没了气。那阵子整个厨房里几乎乱了套,也是唐妈妈坐镇了以后才渐渐好起来的。”
“和她没关系?”六娘子可不信了。
“哪里会有这样巧,她进门还没立足脚,自然不会希望又有姨娘走在她的前头。”三娘子眼中忿忿,声音不自觉的变得尖锐了起来,“我们几个已经活蹦乱跳的是没办法抹去了,可你还未满月就被送出了府,她这般容不下人,你说两个姨娘肚子里的事儿同她没干系你信吗?”
六娘子沉默了,她忽然摒了旁的杂念,真心的记挂起了那素未谋面的先母来。
其实不得不承认陆老爷膝下子嗣不算旺,按着“青”字辈和“云”字辈的年纪来看,赵舜华在进门不多久似就抬了四个姨娘!
可按着道理来说,即便新娘子进门有抬姨娘的习惯,但赵舜华未免也抬的太勤快了些。一下子四个,那陆老爷轮到自己的还能有几天?而且正妻一般都是很注意姨娘们的肚子的,若是自己还未怀上嫡长子,姨娘房里的避子汤是万万不会断的。
可显然赵舜华却并没有遵循这一点,因为六娘子的上面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赵舜华似根本没有把自己生孩子这件事儿摆在首位。
所以相比较赵舜华的特立独行,六娘子倒更能理解林氏的所作所为。其实古代继室真是难为,像林氏这样,豆蔻年华进了门,不仅要做继室,还要做继母。而继室过门,很多规矩要求是不能和原配比的,首先她不能因为自己未出就死命的给姨娘们喂汤药,因为家里已经有一群小辈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所以林氏明的不行只能来暗的。
想到这里,六娘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随即凝目而望,双眉微蹙道,“那今儿早上的事儿你也是看到了,姐姐还觉得我能保得住四姨娘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吗?”
见六娘子主动提及,三娘子瞬间松了一口气,“要说妹妹真是机智过人的,竟能想出用先夫人来压住她的气焰。”
“只是吓唬吓唬人而已。”可六娘子却并不乐观,“原本这事儿最好出面的不是父亲便是老太太,但父亲……偏生老太太又是个好拿捏的,吃斋念佛不说,府上的事儿也几乎不大管了。要不是咱们这些小辈每隔十日要去她跟前请一次安,我只怕老太太几乎要连我什么模样都记不起来了。”
“祖母自从祖父过世以后就不太管事儿了,更何况母亲深得祖母欢心,祖母更不会驳了她的面子。”三娘子点点头同意了六娘子的看法。
“既祖母也没办法,那我又能如何,姐姐别忘了我再有能耐,还是要喊她一声母亲的。”六娘子不是在泼三娘子冷水,她只是在教她认清事实。“三姐对我的好我谨记于心,我回了府,若没有三姐在一旁时时提醒事事相告,定不会过的如眼下这般有条不紊的,可有些海口我不能夸,夸了就是害了三姐姐也害了四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