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之宅门嫡女_作者:白苏月(5)

  第一卷 拈花一笑,无猜脉脉心有意 第二章 小青衫•微雨愁辞(四)

  洪武二十一年整个夏天都暑气难耐,转眼已过九月,却依旧热的人一点精神都提不起来。

  早在六月底的时候顾望之就动身去了幽篁寺,这一走前后也有三个月光景了。倒是每隔半个月便来一封信,洋洋洒洒总能写满两页蝉翼宣纸。从山林美景写到所见所闻,又从人情世故写到课业专攻,这其中自然不乏一些有趣的事儿,倒也能让阿遥在烦闷之余笑上一笑解解乏。

  只是日子越过,阿遥脸上的笑意便是越少。

  怀阳离京都宣城相距甚远,先走陆路再转水路最后走十多天的陆路,前后加起来赶紧赶慢的算也要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过了秋天,阿遥就要准备动身出发了。

  “到底是嫡女,若是赶着年头回去,只怕要让府上的人看笑话的。”赵老夫人近几日总是会在晚膳后留阿遥闲聊片刻。可说是闲聊,却每每都不忘耳提面命,唯恐阿遥心里存了气,举止行为就不那么像大家闺秀了。

  祖母胜母,阿遥打出生起便没了亲娘,亲生爹爹又是个没心没肺的混账东西。这八年来,赵老夫人是真正把阿遥当成心头肉一般养着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可是再怎么小心翼翼,却还是躲不过该来的命。

  “你从生下来便养在怀阳,宣城那儿虽说是你正正经经的家,可到底从未回去过,想来也已经物是人非了。”赵老夫人说着拉起阿遥的手捂在了自己的手心又道,“你此番回去,若是大家都客客气气也就罢了,若是胆敢有人对你不客气,你也定不用忍气吞声的。你是什么身份陆家人都再清楚不过了,没得要给那些人服软的。”赵老夫人的话说穿了就是一个道理,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阿遥听完后浅浅的笑道,“外祖母放心,有秦妈妈在,阿遥不会吃亏的。”秦妈妈是当年赵舜华的陪嫁妈妈,赵舜华便是阿遥的娘亲,赵家嫡女,陆家大老爷的原配。但到底红颜薄命,十九岁的时候赵舜华生下阿遥便撒手人寰了。秦妈妈是府上的老妈妈,精明世故多少年,又是手把手带大阿遥的,阿遥这话说的倒也有笃定的道理。

  赵老夫人听她这么说,便抹了眼角的氤氲欣慰道,“外祖母知道你年纪虽小但行事稳重心里又有章法,去陆家不会有什么事儿的。便也应该让他们陆家人瞧瞧,府上的嫡女即便是从小养在亲娘故居,也是锦衣玉食学礼不落的名门闺秀。”

  当年,虽然把阿遥抱回赵家是为了那一口咽不下去的气,但是说到底赵家二老也是真的疼这个外孙女的。

  赵老太爷当年是梁州总督,官至正二品,为人正直清廉,诚宪帝对他也是赞赏有加的。辞官回乡后,他在老家怀阳定了居,开了学堂设了善寺,清清悠悠的安度晚年。虽已是两耳不闻朝中事,可这些年来依然有许多赵老太爷以前的门生前来求教,其中也不乏有些声音是希望赵老太爷再度出山入世的。

  第一卷 拈花一笑,无猜脉脉心有意 第二章 小青衫•微雨愁辞(五)

  正是这样的一个睿智老者,给阿遥取名为云蓁,取意“云蒸霞蔚,花叶蓁蓁”,赵老太爷就是希望膝下这个唯一的外孙女能活的绚烂、充实又平凡。也是因为赵老太爷坚持,阿遥三岁便开始启蒙,除了女儿家必读的《女戒》、《女训》之流以外,也开了课专门学了《论语》、《孟子》这一类女儿家不太涉猎的。

  赵家二老便是这样用心在阿遥的生活闺学上,才让阿遥九岁便出落成了恬淡贞静,心宁不躁的性子,不过当然,这同她魂归古代两世为人也有很大关系。

  -----※※--------------※※--------------※※-----------※※-----

  过了十月,阿遥就一下子觉得日子变得愈发紧张了起来。

  去宣城过年这件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古代不比现代便捷,要挪换个地儿,除了路途遥远之外,平时穿的戴的用的也是要一并带了齐全的。更何况隆冬严寒,阿遥光是换的衣裳就收拾了整整一大箱笼。

  “小姐白日里头就说要收拾首饰了,眼下晚膳都用好许久了,倒也不见小姐挪一挪身子动一动。”暖香坞里静静的,待到揽月端着一碟菊花糕掀帘进屋,方才打破了一室的安谧。

  阿遥正倚着窗沿发呆,听见揽月的声音偏了头笑道,“就你嘴巴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