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之宅门嫡女_作者:白苏月(68)

  斛光交错间,这偌大的膳厅中是一片祥和温暖气氛热络的,可偏生六娘子只感觉如坐针毡,背脊发凉。

  如果她猜的没错,她探沈家底的事儿林氏已经知道了。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又是谁告诉她的?六娘子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此刻听来竟是特别的刺耳。

  “怎么了,瞧着你一顿饭下来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三娘子就坐在六娘子的左手边,此刻她正将一碗温糯的南瓜粥放在了六娘子的面前,悉心问道,“连唐妈妈最拿手的粉蒸肉都没吃几口。”

  “哪儿啊,不过是早上贪吃了两个糯米丸子,现在有些积食了。”六娘子淡淡一笑,压下了心头的疑惑,端起了南瓜粥,吃了两口,却是食不知味。

  不过这一顿午宴,似乎也只有六娘子一个人吃的不好,在座的其他人瞧着都是很尽兴的。尤其是坐在六娘子同桌的琪姐儿和九娘子,一个拿着酱烤兔腿猛啃,一个则吃掉了大半盘的爆炒牛柳,看的初娘子都傻了眼,直怕九娘子吃多了撑着。

  反倒是九娘子,一边拍着饱饱的肚子一边吐着舌头道,“大姐姐放心,我还留着肚子吃二祖母的寿面呢。”她话音刚落,一桌子的姑娘们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大家伙儿热热闹闹的吃了午膳,咬了寿桃夹了寿面,然后则齐齐的移步去了听音阁。

  陆府的听音阁就在内院的垂花门旁,是个二层的木架小阁楼。半开放的场座宽敞明亮,加长的屋檐向上飞翘,即便是遇着雨天,也能安安静静的坐在里头听戏而不被风雨所扰。离开约莫一丈之远是一个高长的戏台,上头已经铺了新的毡绒锦缎,火红鲜艳,喜气盈盈。

  小戏台一边,金麟班的乐班师傅们已经在调鼓整音了,六娘子随着众人而来,却顿足立在了廊子下,好奇的往台子上看去。

  “看什么呢?”跟在她身后的是初娘子,见六娘子停下了脚步,不禁也随着她的视线瞧去。

  “我在想,这一会儿要是又了雪,打鼓唱戏的师父可不是要冷坏了?”

  初娘子抿嘴笑了笑,“那台子底下搭了地龙,一早的时候母亲已命人烧了灰炭,若是一会儿下了雪,顶上还能支起篷子,且也不是唱很久,不过是唱个热闹罢了。”

  六娘子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和初娘子道,“我以前都是在春夏看戏班子唱戏的,一入冬怀阳那儿就鲜少能瞧见戏班子了,正好奇的紧,亏得大姐姐同我说说。”

  六娘子素来是很敬重初娘子,作为长姐,初娘子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会给她适当的帮助,所以六娘子对她虽没有同和三娘子一般交心,不过却也是亲近不假的。

  只是六娘子刚说完,一旁就有声音冷笑道,“早就听说怀阳民风古化,与外不通,没想到竟然入了冬连戏班子也看不着了哈哈……”

  这声音耳熟,六娘子寻声转了头,果不然看见四娘子正肆无忌惮的靠在七娘子的肩头猛笑。

  此时大多来听戏的人正聚在听音阁的门口未落座,是以都听到了四娘子那高声尖笑的一句。其实六娘子还真觉得没什么,可三娘子却气的眯了眼,正要发作,偏感觉自己手臂一紧,六娘子糯糯的声音已经快了她一步。

  “四姐姐这么一说,却是把先帝爷的赞誉都给抹平了呢。”

  六娘子话一出口,人群中已有人嘴角一弯,浅笑了起来。

  “先帝爷?”四娘子不明所以,可脸色却有些不好看了。

  六娘子心中冷笑一记,却装着柔和谦虚的模样道,“是啊,想当年先帝爷私服南下,一路去了苏浙皖,途径怀阳,留了一句话道‘怀谷有虚,阳山有云’。赞的是怀阳的有虚林和平山的日出云景。”六娘子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眨眼笑道,“先帝爷的赞誉和四姐姐口中评价的怀阳却是很不一样呢。”

  六娘子短短几句话,提了怀阳的美名不说,也暗讽了四娘子的无知。不过六娘子却并不打算和以前那样轻轻松松的放过四娘子,便是继续道,“不过说起来怀阳的物产确实不似宣城丰沛,但若是我没看错的话,四姐姐发髻上的珠钗却是出自怀阳嵊县的。”

  “你……”四娘子涨红着脸抖着手,一脸忿意的拔下了发髻上的累丝珠钗,正要往地上扔,手却突然被人重重的拉住了。

  “母、母亲。”看到身后的王氏,四娘子一张脸由红转白,手上的劲道下意识的就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