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在大唐_作者:一伞清雨(6)

2018-09-10 一伞清雨

  季婵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答道:

  “老人家你好,我是过路人,来讨个水喝。”

  老爷子摸摸自己下巴上的一小撮白胡子,也不再提背篓的事情,拉过自家的孙女邀请着季婵进屋子里坐,她应了一声,进门前把背篓放在窗下,拿出里面的芋头等物放在一旁,这才进了屋。原来回来的这段时间,季老师看杨兰个子瘦瘦小小的,又背着一个大箩筐,怕她摔倒硬是抢过自己背上,杨老爷子瞧了搁置在窗下的背篓一眼,对季婵的态度更和蔼了。

  屋内的摆设简单,黄土地面上一张草席一几小案,季婵判断现在应该是唐初之前,这个时候椅子还没有出现,而由胡人传入的小马扎凳并没有大规模流行,主要还是席地而坐。李婵脱了高跟鞋,学着老人家盘腿打坐在草席上,按道理在长辈面前是要正襟危坐,好在穷苦人家并不讲究这些,否则这种腿部肌肉压迫血管的方式可是要让她吃一顿苦头。杨兰掏出糖学着季婵拨开糖纸要往老爷子嘴里塞,老人家避开了只是摸着小孩的头让她自己吃,他知道糖是个稀罕物,想来是眼前这个大姑娘给的,东西贵重,本来是不应该接的,但是,看着自家孙女开心的样子,老人家动了动嘴唇,到底还是没有出声。

  “娃娃,让你阿婆烧点热水来。”

  杨老爷子拍拍杨兰的肩,指着厨房的方向,小姑娘脆生生的应了一声,立马就出去了,不一会儿,杨兰的奶奶,杨秦氏端着一碗冒着白气儿的陶碗进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称呼问题:爷爷=阿翁,奶奶=阿婆

  自西周时期就有糖的出现,唐代的时候,人们将甘蔗榨成汁,然后加入牛乳用火熬煮制成沙糖,对于穷苦人家来说,糖还是很贵重。

  季老师有甘蔗可以吃了。

  ☆、第 3 章

  一碗热水下肚,舒爽得季老师喉咙眼里都直冒白气,她轻轻把陶碗搁置在小案上,仔细搜索脑海中关于与古人交谈的特殊技巧,尝试着开口问道:

  “不瞒老丈,奴家初来此地,不知是何朝代,又是什么年份?”

  刚出去了趟的杨秦氏放下给老爷子舀的小半碗酒,往系在腰间上的巾布擦了擦手,拢了藏青色的高腰裙也盘腿坐下,接口道:“现在是大唐贞观七年,不知小娘子是哪里人氏?怎么连这个都不晓得?”

  大唐!还是最为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季婵心里惊喜,暗自感叹自己的好运气。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它的疆域东至东海,西至后世的切糕省,南至香蕉干国,北抵蒙古大漠。它的人文风貌、利民制度、农业技术种种都吸引着周边小国来访学习。对于季老师来说,唐朝比之其他朝代对于女子的宽容,才是她现在最为重视。

  你见过宋朝大姑娘穿男装骑大马在林子里撒欢的吗?你见过露出半抹酥胸的明朝小媳妇吗?至于清朝和元朝,他们对汉人都苛刻,何况女子?

  季老师强压住快要翘起来的嘴角,露出一脸悲伤的模样,虽然演技糟糕,但是糊弄糊弄老眼昏花的老人家还是可以的。绞尽脑汁编造了个理由,内容大概如下:战乱时期移居在海外的汉人,心怀故土随着商船而来,在途中遇到贼寇,拼命逃出,至于父母家仆,则是生死未卜。

  杨秦氏沉吟了片刻,抬眼看向正细心照应着小姑娘的季婵,“那季小娘子今后有何打算?可有容身之处?”

  这话问到季老师的难处了。能够穿越过来就不代表能穿越回去呀,她如今又是个黑户口,做什么都不方便,而且,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又能走到哪里去呢?如果杨家愿意收留自己的话……

  季婵低头敛目,神色不明。“无根浮萍,随波逐流罢了。”

  “这可不行。”杨秦氏还没说话,旁边的杨老爷子就先摇了摇头。案上的酒碗飘来细微的酸败味,淡绿色浑浊不清的液体上浮着细白的像是蚂蚁的漂浮物,或许是温过,雾气氤氲,“一个弱女子,行走在外,怕是不安稳。”

  不安稳已经是极为客气的说法了,就季婵这幅水灵灵娇娇弱弱的模样,要么喂了狼,要么被人贩子拐走了卖到腌臜地去,虽然唐朝有不能拐卖良家妇女的律法,但这些暗地里的事儿如何查得清楚?何况她还是个黑户,更是没有地方伸冤。

  “是啊。”杨秦氏也接口道:“不若先在老身家里歇歇脚?至于户籍一事,却也并非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