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如果账本上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不是睿王为了拉丞相下马故意栽赃的话,那么丞相余庆还真的是罪该万死了!
要知道当初链接大涴国的边关,可是差一点就被攻克了,那可是要寨!真要是被攻克了,那他们龙宸国可就要亡国了。
那场战役足足有五年之久,最后还是睿王出了个调虎离山之计,把对方的要寨给攻破了,最后大涴国不得不和他们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他们龙宸国才得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也就是这一段时间里储位更迭,天灾不断,如果不是新皇有手段有心计,加上又有一旁睿王在辅佐,现在龙宸国是怎么样那还是一个问题。
现在有人被查到了当时发国难财的人,其中丞相是领头羊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接下来丞相府要遭殃了。
要是丞相没有昏迷不醒,可能还会想办法周旋周旋。现在嘛,证据铁证如山地摆在面前,他们这些人都活了大半辈子了,要是还看不清楚形式为丞相说好话的话,说不定当场就要被扣上一顶同伙的帽子了。
到时候丢官都是轻的,抄家灭族才是真的。
那些武将们想的又更简单了,他们在边关拼死拼活,还有人拿他们当初的军饷做文章,害得他们当初饿着肚子上战场,最后损失了多少兄弟才换来了一场场的胜利?!
想到这里,武将们就恨不得现在就去丞相府吧,丞相余庆那个老贼给拉出来千刀万剐。
那可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呀!
当初如果他们是填饱肚子上战场的话,怎么可能会损失了那么多的人?
他们那个时候还以为是朝廷真的是没钱了,所以为了他们身后的亲朋好友,即使是饿着肚子,他们也都是宁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下地狱。
最后好不容易在事结束了,朝廷却又拿不出多少的银子给战士们做补贴,当时他们还心里低落了许久。
自己说不是朝廷吝啬,朝廷真的国库很空虚。如今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现在却告诉他们原来当初朝廷颁下来的军饷和补贴有很多,只不过大头都被丞相昧下来来了。
这怎么能不让众位武将气愤?
怎么能不让众位武将恨得牙痒痒的?
更何况丞相不仅贪墨了军饷,就连前几年各处都天灾不断的时候,各处赈灾的银子也都被丞相贪墨了不少。
此种举动,不易于是在皇家头上动土。
知道丞相头顶上被扣了一顶叛国帽子,就已经翻不了身的各位阁老,纷纷站出来指责道“丞相他没军饷视为叛国罪,罪大恶极,论罪当诛。”
“微臣附议程阁老所言,国难当头,丞相还发国难财,根本不配为丞相。”
“对!余庆那个老贼说不定早就有了谋反之心。”
那边正在愤怒的武将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属于文臣的几位阁老,一字一句的就给了丞相扣上了一顶又一顶的大帽子。
连“谋反知心”都出来了。
现在他们都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这些武将们,比不过这些文臣在皇上和众位百姓中的地位了。
原因就是他们用不着动手,只是上下嘴皮子一张一合,就能说出一朵花来。
玩脑子的话,他们这些武将自认为还真的玩不过这些文臣。
经过君臣的一致讨论,从下最后的罪名已经下来了。
为了不让军中动荡不安,君臣一致决定隐瞒丞相贪墨军饷的事情,只说丞相贪污赈灾银两,发国难财。
第九十七章丞相府的下场
丞相府中,丞相夫人一脸茫然的接过太监手中的圣旨。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从丞相夫人的位置掉下来。
掉到连平民百姓都不如的地步!
丞相身边的余敏也是一脸的不可置信,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不过几天的时间而已,她居然成了阶下囚?!
这怎么可能?
她爹怎么可能会做出贪没赈灾银两的事宜?
这一定是假的!
如果说圣旨上的都是真的话,那她还有什么资格嫁给睿王?
如果她当初要是听了她娘的话,嫁给张大学士的大公子,那么她现在也不会只能等着自家父亲醒了以后,就前往流放之地!
那可是流放之地,三千里的流放之地!
恐怕她还没有到那里,就受不住得死在路上了吧?
如果她嫁给了张大学士的大公子,最起码她现在还能保住自己的一条命,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