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好时光_作者:湖涂(417)

  苏瑜见郑校长看见自己了,赶紧道,“校长您好,我是中文系的学生苏瑜。”

  郑校长道,“苏瑜同学,小杨说的那些想法,是你的想法,还是其他学生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你应该知道,采购这样一套设备,是需要不少经费的。”

  苏瑜当然知道了,这年头一辆自行车都不便宜呢,更何况是这种电子产品了。她甚至知道,这位出国留过洋的老校长因为当年经历过国家最贫穷的日子,所以对学校的每一笔钱都管的很严格。

  所以她故意提出要买这些东西,才有机会见到鼎鼎有名的郑校长。要是只需要一点儿钱,咋可能惊动郑校长呢。

  她认真道,“校长,这是我的想法,但是我觉得如果同学们接触了广播站之后,他们也会同意我的想法的。作为学生,我很了解我们江东大学的学生们的特性,他们热情、勤奋、聪明、爱国、爱党、爱伟大的主席同志。最近我们搞思想学习活动,学生们十分踊跃。可以证明,思想学习是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广播站也是育人的工具和方式。所以我觉得广播站的建立是有必要的。”

  郑校长认真的听取学生的意见,时不时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记录。

  苏瑜甚至还看到他整整齐齐的写着一二三点,搞的跟做学术记录一样的。

  第172章

  苏瑜安静的等郑校长做完笔记。

  郑校长写完之后,抬头看着她,“苏瑜同学,还有什么想法?”

  想法多着呢。

  “我用我所掌握的会计知识算过了,一台设备总花费包括安装材料费用要两千元钱,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的时间长,以五年为例。平均每天花费为一元钱。相当于以为基层普通工人一天的工钱。但是如果我们安排老师,这个人工成本就增加了。最重要但是,这个设备不止可以搞思想教育,未来任何时候需要使用的时候,都可以使用。”

  杨书记听的直点头。

  按照苏瑜同学的说法,从成本上来说,确实很划算啊。

  苏瑜又道,“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们也该与时俱进。既然有这样的科技产品,咱们学校作为高等学府,未来科学家成长的摇篮,当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以前在政府的时候,听到一些国际友人反应,国外的很多高等学校,都是具有这些设备的。”

  杨书记觉得自己要是郑校长,这会儿是没法拒绝苏瑜同学提出的要求的。

  甭管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是很合理的要求。

  郑校长道,“你对国外的情况也有了解。”

  苏瑜道,“了解不深,只是之前政府这边和国际友人有一些外汇方面的来往,所以偶然接触过。”

  郑校长似乎有些兴致想和苏瑜聊聊。事实上自从担任一些研究之后,他就没法和一些国际友人接触了。

  不过这会儿当然不是那么合适了。

  他认真道,“这件事情我会认真考虑,很快就会给你们答复。学校的每一项经费都需要慎重考虑。虽然苏瑜同学你的考虑很周到,但是我依然要慎重考虑一番。”

  苏瑜笑着道,“这是应该的,学校有学校的考虑。我相信校长您会做出最合适的安排的。”

  郑校长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这事儿说到这份上就不用再继续吹下去了。苏瑜和杨书记主动离开了校长办公室。

  刚走出来,杨书记就活过来了,恢复了一脸的斯文样儿,扶了扶眼镜框,一本正经道,“苏瑜同学,你觉得这件事情校长会同意吗?”

  “我觉得应该会同意,否则校长就不会说要考虑了。不过我觉得杨书记您现在不应该担心这个问题,而是要考虑好,这个广播站建好之后,是属于哪个部门管的。可别您这边忙忙碌碌的,到时候被别的部门给拿走了。”

  杨书记眉头顿时显出一个川字来。

  他背着手道,“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道理,我得回去处理一下。不过苏瑜同学,这要是到了别人和咱们抢的时候,你可要站在我们这边。”

  苏瑜笑着道,“其实我们学生会用到的时候也挺多的。不过既然杨书记你开口了,我肯定是帮着咱们团委的。当然,要是杨书记您不会把我当外人一样就成了。”

  “这当然不会。”杨书记保证道,“苏瑜同学,你对于我们团委的帮助是有目共睹的,是我们团委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