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甜媳_作者:顾言希(16)

  当然,也有黑市存在,只是眼下她还没摸到地方。

  宋恩礼不敢贸贸然开口,怕招惹是非,等到走到没什么人的地方,她才叫住对方,“大姐,您是想买布吗?”

  中年妇女一下子瞪大眼睛,叫住女儿,警惕的把她们俩拉进一条空巷子,“你有布?”

  宋恩礼看她这样,反倒放心下来,“我大哥从沪市捎回几块布,本来是要留给我结婚用的,可我奶病了,所以我就想换点钱。”

  年轻女孩听说有布,脸色立马好看不少,“在哪儿呢?”

  “你们在这儿等我,我这就去拿过来。”

  宋恩礼拐出巷子,绕到附近一处居民区的角落,假意俯身整理鞋带,从布料区裁出六块不同颜色的棉布,每块约莫三米,够一个正常体格的一米八小伙做全身还能有余,用一方天蓝色的成品窗帘打成包袱,抱在怀里回了刚才那条空巷子。

  母女俩果然都还在,看到她怀里的大包袱,皆是眼睛一亮!

  宋恩礼没敢拿出来,只打开包袱叫她们看了个颜色,比起商店里的黑蓝灰,包袱这几块比较鲜艳的色彩显然吸引人,而且现代的棉布比这个时代的机制棉布手感要好上许多。

  年轻女孩挑花了眼,每块都稀罕得不得了,尤其是做包袱的那块天蓝色窗帘,更是叫她爱不释手。

  正文 第二十章 昂贵的的确良

  “你这是啥布料,咋摸着这么滑啊?上次我们厂有个姑娘她对象在市里的国营商店给她买了件差不多的布的衬衣花了小十块呢,而且颜色没你这个好看,没你这个软乎。”

  宋恩礼才想起来六十年代涤纶在国内好像还没兴起,七八十年代才正式流行开来,那个时候叫的确良,算是昂贵的东西。

  现代人因为嫌涤纶透气性和吸湿性差所以很少做服装面料,不过在七八十年代,涤纶艳丽的色彩以及耐磨易干等特性深受人们推崇,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件的确良衣服。

  她想了想,没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哥一块儿捎回来的。”

  “妈,就买这个呗,你看我从小到大都穿大哥大姐剩下的衣服,好不容易结婚你就给我买个好点的呗。”年轻姑娘拉着她妈的衣袖撒娇。

  好看是好看,可听闺女刚才那么一说,中年妇女哪里敢买。

  供销社里一件汗衫一块五,这种料子的衬衣却要小十块!

  一个天一个地!

  中年妇女算了又算,拿起一块苋红色的棉布,“就这个吧,结婚总得喜庆点,穿个蓝不蓝白不白的你婆家该不高兴了。”

  她问宋恩礼,“这布咋卖?”

  “跟商店一样,六毛,一共九尺,不过您得给我三尺布票。”中年妇女手上布票虽然不多,但三尺肯定是有,积少成多也好。

  黑市上虽然不要布票,但价格高了去了,所以一换算,宋恩礼这布是哪儿哪儿都划算。

  中年妇女不再理会女儿哀怨的小眼神,还价无果后便掏出五块四和三尺布票。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宋恩礼眼瞧着母女俩离开,喜滋滋的将钱和钞票揣口袋。

  正准备拎着包袱离开,刚才那年轻姑娘又跑了回来,紧张的攥着一把零散钱,“大姐,我真的很想要那块布,可是你那块布太大,我只有十一块五毛,你能把那块布卖给我吗?”

  “十一块好了,你们小姑娘攒点钱也不容易。”这声大姐让宋恩礼毅然决然有了当姐姐的觉悟。

  其实吧,这个年代都这么称呼,不是大哥大姐就是同志。

  她接过钱,拆出那块窗帘递给那姑娘,用另一块绀青色的棉布做包袱。

  “大姐你人真好。”小姑娘高兴坏了,这块窗帘少说也有个七八尺见方,比正常规格的布宽出差不多一倍,别说做一件,做一套都绰绰有余,而且还不要票!

  心疼归心疼,毕竟这钱她攒了一年多,不过总算是值。

  “大姐,你看你手上还有几块布,要不我领你上我们厂去卖去呗,我知道哪些人手头富余。”

  “那敢情好。”

  宋恩礼正愁不知道把东西卖给谁,总不能逮住一个就问吧,万一不小心撞到枪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她悄悄从空间里拿了条毛巾出来裹进包裹,跟着这姑娘去了趟江源钢铁厂,没一会儿就把剩余的五块布全给卖了,统共加起来得了四十三块四,还有二十二尺布票和四个空罐头瓶。